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高考 > 2015年高考冲刺作文阅读素材

2015年高考冲刺作文阅读素材

投稿:那年雪 年级:高考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2015年高考冲刺作文阅读素材》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2015年高考冲刺作文阅读素材》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2015年高考冲刺作文阅读素材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说明:本资料文章均选自“新华网”、“人民网”自2014年9月—2015年5月的评论文章,因资料整合的需要,本人对一些文章的内容作了一定的增删。特此说明!( 2015年5月20日)

  纪念历史是为了警醒未来

2014年9月3日,这本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是因为69年前的今天,那场持续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而让这一天变得不再平凡。上午,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

不管是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者、学者和专家,还是普通的网友公众,都用“超规格”“极罕见”等字眼来形容中央七常委在纪念日上的集体亮相。其实,不管是对于这场带给中华民族无限痛苦与灾难的战争,还是那些为了抗击日本侵略,保卫民族尊严而英勇牺牲的烈士,我们都没有忘记,我们都永远铭记,只不过在今天,我们在以更高的规格和姿态来更好地铭记与怀念。

今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虽然“超规格”“极罕见”,但并不突然。今年2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最近,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民政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凡此种种,都已经预示着今年与往年的不同,都让今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超规格”水到渠成。

  让腹有诗书成为一种民族气质

2014年的春晚,一曲《卷珠帘》大红。歌词虽然简单,却颇有清婉明丽的古风气质,在歌手的浅吟低唱里,古汉语之美让我们竞相折腰。仔细思量,上一次完整的读一首古诗词,是什么时候?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记忆的搜索引擎甚至会定格到高三——那个被戏称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高峰时期。

“离离原上草”、“春眠不觉晓”等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启蒙的诗句,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稚拙的字迹、朗朗的吟诵声连同书墨飘香构成了共同的民族记忆,对于古诗词,那种文化上的亲近感已经被刻在骨子里。

所以开学伊始,部分地方学校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新闻引起了公众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直言,“‘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因为被去掉的不仅仅是几首古诗,还有共同的民族记忆。

  与时代共振,与祖国同行

国务院9月3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65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般的存在,于中国人来说却意味着波澜壮阔、日新月异。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个个平凡却富有张力的日子塑造了中国人的跌宕命运,以及从容而自信的精神状态。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改变了自己,成就了自己,并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共振,与伟大的祖国同行。

从没有粮票寸步难行,到迁徙成为自由,公民权利变得更有质地;从自行车是主要出行工具,到轿车飞入寻常百姓家,生活半径更大、视野也更开阔……每个国民的生活都在改善。有人说,“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点再慢一点。”这也许是普通人的最朴素念想。一个开放的时代,国民才能敢想,活出自己;一个不被外力侵扰的国家,国民才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是疾是徐,纯由自己。

  文艺工作座谈会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炒语连珠振聋发聩,“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网民普遍反映“说得好”、“接地气提士气”、“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还有的说“总书记说到咱的心坎上”。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现在的娱乐节目和电影,单纯追求商业化而不注重艺术性,电影一定要票房过亿才叫过瘾,导致文化产业看似繁荣实则贫乏空洞。伪“文艺”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低级恶俗及商业化炒作流行。很多的电影电视剧,要么拜金炫富,要么歪瓜劣枣,要么小三老少配姐弟恋,要么历史名著乱改一气……票房收视率上去了,可道德文明却丧失了,有些甚至没有了道德底线。

现在已经不太使用“文艺工作者”之类的词汇,更多地是讲“娱乐圈”。娱乐圈走入了怪圈。一些艺人放弃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该露的露了,不该说的说了,不该做的做了;不惜以绯闻、黄赌毒等无底线丑闻,迎合低级趣味的群体需求,越臭身价越高。一些网站为博点击率,大肆炒作推波助澜。那些真正为国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木家却鲜有提及,娱乐导向成了最大问题。

  周小平花千芳,爱国不需要理由

2015年10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互联网文学时,专门问道:“听说今天来了两位网络作家,是哪两位啊?”周小平、花千芳迅速站起来并向总书记举手示意,习总书记说:“你们好!”两位年轻的网络作家略显紧张地回答:“您好,总书记!”在座谈会结束时,习近平还走到他们面前,亲切地说:“希望你们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记者了解到,这位名叫周小平的网络作家,是我们四川老乡,是一位朝气蓬勃的“80后”。近日,他的新书《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刚刚面世,备受读者热捧。

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周小平花千芳,不但“德国之声”、“美国之音”挖苦,连一些“中国之声”也怪话连篇。有人认为他俩既无较高学历,又无渊博知识,何能何德值得最高领导人接见。方舟子更是刊发长文,逐条驳斥周小平。周小平花千芳确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以此苛求他们,既不公平,也不客观。我们这个时代,呼唤千千万万个周小平花千芳,用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爱国不需要理由”的正能量。

周小平和花千芳,一个是四川的打工仔,一个是辽宁的种地农民,来自于普通的社会底层,有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公知们呼风唤雨只手遮天的互联网战场上,他们激情澎湃地歌颂自己的祖国,对未来的祖国提出展望,同时谴责恶意诋毁攻击自祖国的言论,喊出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心声。如网友所说,“尽管没有火箭炮的覆盖面,也没有激光导弹的精准,但是他们能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总书记接见周小平花千芳,是对更多活跃在网络上的爱国者的肯定和鼓励。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我们有不少欢声笑语;但面对网络生态,也有不少的困惑和痛楚,但是我们不能迷失自己。希望有更多的周小平花千芳们站出来,不辜负这个时代,唱响爱国的最强音。

  “小英雄”雷楚年为何迷失在名利场上

2014年11月3日,曾经于十五岁时在汶川地震中勇救七位同学的雷楚年,六年之后因为涉嫌诈骗而站在被告席上。

六年之前,这位胆子特别大的初三学生,面对地动山摇的大地震,表现出常人所不具备的镇定和勇敢,以致他的同学因他而获救:六年之后,面对更日常、更具致命杀伤力的不劳而获、“点铁成金”的诱惑,他也表现出常人所不具备的镇定和大胆,以致自己的骗术屡屡得手,最后把自己送到审判台上。

我想起了那些才华M溢、却最后要在吸毒嫖娼中寻求刺激的艺术家们。当一些曾经相当有追求、有理想、有成就的艺术家再也找不到那种自由的感觉和激情四射的创造力时,他们心慌了,他们中有一些人不约而同地在毒品和混乱的性关系中寻找刺激。也许,对他们来说,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某种成功之后的空虚感所压倒和吞噬。

福,祸之所倚。任何一种成功都隐含着将成功者吞噬的凶险,尤其是对于少年得志者来说。但是,如果有人认真研究少年雷楚年的个性和优缺点,和他的法定监护人一起负起培养和造就他的品质的责任,悲剧就可能不发生;如果当地教育部门把他送到一个适合他的学习程度和潜力的学校,他就不觉得上学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会好好念完书;如果媒体不是把他捧得过高,他就不会觉得自己拥有干什么都可以的特权;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不把他当作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的稀缺资源加以膜拜和消费,他就不至于被推上神坛:如果有人来利用他的所谓资源而达到自己不恰当的目的时,有人提醒他,他也许会在大错铸成之前被劝阻。当然,这些只是如果。

  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的启示

2014年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他就是周浩。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现在就对周浩作出人生成败的评价,还为时过早,但认为周浩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点也不过分。从选择北大到放弃北大,是一次艰苦的选择,而从放弃北大到就读技校,则是一次愉快的跨越。

有想法的人才有活出精彩的潜能。笔者不给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点赞,因为转校有风险,但对其坚持自我、坚持理想表示钦佩。做一些社会公众认可的事情,会少一些挫折和争议;而做一个特别的自己,虽然几多风险,但精彩往往源于此。

  这个老外好可爱

2014年11月17日的《新华每日电讯》报上登了两张照片,是网友在北京街道上拍摄的,很震撼。画面上的老外把自行车横在自行车道上,挡住了一辆小轿车,与轿车对峙着。其中一张中,他右胳膊直着伸向前方,大概是要求轿车司机把车倒回去。另一张则把双臂抱在胸前,大概是司机不愿意退,他也不退让。图片编辑加了一段话:“老外的行为值得点赞,但扪心自问:面对类似的不文明行为,我们自己会像他这样勇敢地站出来吗?”

我想可能不会,起码不会像他这么不依不饶。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的概念里,这样做叫管闲事,而许多人是反对管闲事的。比如“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有一句话,叫“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意思是,今天你和人家较真,哪天自己做了什么苟且之事,人家也就不会宽恕自己了。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生活在宗法社会,反映到文化上,是家族意识浓厚而公共意识淡薄。公共意识是人们对公共空间和公共事业的责任感。在成熟的公民社会,公共空间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大家都有份,大家都可以享用;第二层意思是,大家都应该维护,自己享用不能妨碍他人享用。现在我们好多人只知道上半部分,不知道下半部分。种种不文明行为都由此而来。

  治霾“天帮忙”,何时不再难

2014年11月初,在“人努力,天帮忙”的共同促进下,北京市民享受了半个月的“APEC蓝”。可APEC结束后,雾霾又至,连续几天北京都处于十面“霾”伏之中。除了因为一系列应急减排措施退出,近来的静稳天气也是雾霾重归京城的重要因素。

有专家表示,当风力在3级左右时,出现霾的概率为84.1%;而出现4级风时,霾出现的概率仅占3.3%。看来网友们一直调侃的“空气污染等风来”是的有一定道理的。既然“人努力,天帮忙”就能换来人人渴盼的蓝天,那我们在推动各项减排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空气污染物的同时,能否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治理雾霾?

“靠天除霾”的步履维艰也提醒我们,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对严冬的刺骨寒风痛恨不已,但今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宁愿忍受寒风的侵袭也不愿面对“心肺之患”。即便如此,曾经横行北方冬季的西北风如今也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救命风”。正是人类过度透支环境资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影响到大气环流,才让“风无力”成了常态。

工业化发展初期,人们总是过分强调“人定胜天”的意义,却忘记了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忘记了先哲所说的“天人合一”之理。现实一次次提醒我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该忘却对“天”的敬畏,不该违背“天地”的基本规律。也许,当人类开始尊重自然,开始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经济发展问题的时候,请“天帮忙”将不再困难。

  习大大爱着彭麻麻:“神曲”背后的家国情怀

近日,草根创作的神曲《习大大爱着彭麻麻》迅速走红,不仅席卷了娱乐化的网络媒体,甚至连严肃的官方媒体也争相传播。生动、活泼、颠覆式的表现手法固然是其流行的必要条件,但神曲背后通过“爱”所传递的家国情怀,才是引发无数人共鸣的根本原因。

中国有句古话: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所产生的连带效应,自然而然会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量链条传递出去,“习大大”作为中国文化与形象的符号,承载着中国无数草根的理想寄托,其与“彭麻麻”展示和睦的家庭形象,必然会给草根们带来温暖的正能量,指引他们在“家国”之梦中不断求索。正如歌词中所唱:男人要学习大大,女人要学彭麻麻。

爱可大可小,家亦可大可小。习大大与彭麻麻之爱,既是狭义之爱,也是对天下的广义之爱;习大大与彭麻麻营造的和睦之家,既是狭义之家,也是对天下的广义之家。对于习大大与彭麻麻而言,爱和家的广义与狭义是统一的,所以神曲也不断在爱、家、国之间跳转,时刻释放着“兴家兴国兴天下,有爱的天下最强大”情怀。

毋庸置疑,这首草根创作的“神曲”注定要被政治化解读。当人们普遍将这种颠覆传统式的艺术展示手法,看作是中国政治开明的象征时,我更愿意从这种直抒胸臆式的家国情怀的正能量传递中,看到当前草根的自信与理性。

  谁让“瓜子哥”“梳妆妹”道德“碎了一地”

“瓜子哥”出现在苏州,他在公交车上大声嗑瓜子、随口吐壳,并对提醒其的另一男子不依不饶,最终被暴打;“梳妆妹”亮相在哈尔滨,她“霸占”ATM取款机当梳妆台,并与急着取款的女子发生冲突,结果双方上演“中国功夫”。

“瓜子哥”是个打工者,“梳妆妹”似乎是个“项链两千多”的有钱人,但不管你是什么人,都有必要遵守公共场所卫生、秩序。遗憾的是,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一些有违公德的事件却频频上演,比如一对情侣在武汉地铁车厢内旁若无人地接吻,持续十几站;比如一名妇女在地铁内向他人索要座位,坐下后脱下鞋子“抠脚抠了一路”;再比如有些人在公共场所喧哗、抽烟、吐痰甚至随地大小便。

公德是一种公认的行为规范,只有被普遍遵守,社会公共环境和秩序才能向好。而一旦有人违反,都有可能带来负面示范,引起他人效仿。因此,切莫因为“瓜子哥”、“梳妆妹”的行为是小事,讲求公德,就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以崭新的形式向宪法表达敬畏

2014年12月4日,是首个国家宪法日,各地举办多种活动宣讲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梦想和人民的幸福。而设立国家宪法日,本身就是对宪法的一种尊崇与弘扬,甚至可以说是宪法实施的一种体现。因此,12月4日,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就这样以不寻常的面目走进了中国的法治史,嵌入了亿万中国公民的生活。

国家宪法日是一个神圣、博大而深刻的日子。我们当然还可以把国家宪法日称之为“权利宣言日”、“权力规范日”,我们也可以在这一天为宪法的精神之光照亮人们的心灵做很多事情,但首先,请让我们向宪法表达由衷的尊崇与敬畏。

  别等乡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一年前,习大大的一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勾起了无数人的甜美回忆;时至今日,湖南桃源一些居民手拿被铝工业污染的枳壳,“家园难归、乡愁难寻”,引起了无数人的无奈叹息。

面对习大大“记得住乡愁”的命题,当地政府却交出了这样的答卷:一批铝产品粗加工等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陆续上马,边建设、边生产、边污染,给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挽回的创伤,一些在此世代生息的农民背井离乡,成为环境移民。

每一片青山绿水,都藏着一片浓郁的乡愁,然而无情的污染让这一切遭到了严重迫害。伴随着一些地区城市化的进程,这种污染从繁华的大都市,逐步向中小城镇甚至农村地区蔓延,点源污染逐渐密集,都有可能演化为面源污染。

这种经济至上的思维惯性一旦形成,就犹如一个生锈的铆钉,深深地锲进社会运行之中,想要拔除绝非易事。但可喜的是,生态文明已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单纯GDP的考核也正在被扭转;“记得住乡愁”已是越来越多人的梦想;一些“保护生态文明”的制度、机制在逐渐形成。

曾经有一段美丽的乡愁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珍惜,当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要“记得住乡愁”,就别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为人民点赞”喊出跨年好声音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二○一五年新年贺词。他说,“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习近平主席用“蛮拼的”和“点赞”两个网络热词,把功劳归功于忠于职守、勤奋工作的各级干部,归功于万众一心、全力支持党和政府工作的伟大人民。让人倍感朴实、亲切和温暖。其中,“为人民点赞”更是喊出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跨年好声音。透过“为人民点赞”的敬辞,人们可以从中解读出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感激、信任与期待,感受到共筑中国梦的奋进力量和责任担当。“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需要亿万人民齐心协力、相向而行的团结奋斗。人们期待“为人民点赞”的好声音能够带来2015年的好兆头、好年景、好业绩。

  “法”冠2014,让法治的种子在心中发芽

时至岁末,回过头来,梳理一年的过程,是我们在行进途中不忘初心的温故知新。近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揭晓榜单。在9个候选字当中,“法”拔得头筹,成为2014年度国内字。

“法”成为年度字,与法治的里程碑——四中全会,不无关系。无论是聂树斌案的异地复查,还是呼格吉勒图时隔18年的沉冤昭雪,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图景下,一桩桩案件背后,是法治的阳光,穿透“法治雾霾”,照到坚实的大地上,让更多老百姓能够感受到它的温暖,更是法治的种子在人们心中发芽,法治思维的步步养成,逐渐成为一种神圣的信仰。

而这,有赖于法治元素的不断完善。从提出建立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塑造“法无禁止即可,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迈过“地方化”和“行政化”两道坎,一头挑起司法公信,一头挑起司法公正;再到确立“宪法日”,让宪法这一根本大法走向每一个公民,形成知法、守法、信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法治的“全链条”,每一层堤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固。

当然,无论是顶层的设计,还是信仰的建立,无一不依赖于改革。改革和法治,分别是近两届中央全会的主题,而这,也揭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辩证法:用改革推进法治建设,以法治为改革大船护航。法治,它既是凝聚改革共识的粘合剂,也是保证改革大船不偏离航道的指南针,更是降低改革成本的蓄水池。一言以蔽之,法治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即将到来的2015年,一定意义上,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在这个元年里,我们需要更多、更细致的改革措施,也需要更多的改革担当者,让法治像呼吸一样,成为人们自然的行为。

  医生自拍风波“逆袭”,谁草率谁尴尬?

闹得沸沸扬扬的西安“医护人员手术室自拍风波”,以多名相关人员被免职记过收场。但事件并未结束。后续报道表明,当时医生没吃没喝七小时、才保住患者左腿。术后,众人希望记录这一“成功瞬间”,作为对手术室搬迁的纪念。拍照也得到了患者的同意。获悉内情后,不少网友的态度从质疑批评转为替医护人员鸣不平。

这样的“剧情反转”出人意料,却不能以“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来解释。因为,真相从未发生改变,不过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从肤浅走向深入、从非理性变为理性。回过头去看,涉事医护人员被“迅速严惩”,是否显得草率过重?对于曾经的吐槽抨击,某些媒体与围观者会不会感到脸红?

对地方行政部门而言,及时回应并处理民众关切是必要的。而这理当建立在查明事实真相、弄清是非的基础之上。有关部门必须明白,公众需要的是禁得住考量的调查结论、有据适度的处理结果。这是社会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平公正的应有之义。管理者切不能盲目“平息事态”、迫于非理性的压力草率处置。否则,很可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管理者自身也会被动尴尬。

某些媒体同样应当自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有图未必有真相”。如果只凭几张网络截图,而不经过采访核实,就对一些事“盖棺定论”,不仅有悖于新闻报道必须严谨客观的操守规范,而且会对受众造成倾向性的误导。某些媒体从争议事件中获得了短期的关注度与点击率,可一旦报道被证实偏颇失范,将会面临长期的公信力受损。

医患关系紧张是一种现实。在此情况下,偏颇的、非理性的态度无助于拨开医疗纠纷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迷雾”,还可能导致“有罪推定”与“火上浇油”。更重要的是,面对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以及“传播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我们需要警惕情绪浮躁与不求甚解,谨防在从重心理与人云亦云下吐槽发泄,只满足“嘴上正义”的虚幻快感,忽视了客观的真相与理性的价值。

  “十大流言榜”谁是祸根

你听说过吗:儿童吃一次抗生素7天不发育、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会变“僵尸”、吃一碗方便面要花32天解毒…… 近日,这些言语“荣登”了2014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一次性辟谣了十大流言。

这些流言当初都曾经被部分网友和公众信以为真,甚至在一定的范围内引发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影响了社会稳定,损害了部分公众或某个行业、某些企业的利益。比如上榜流言中有一条说“高铁辐射很强,会造成女性不孕不育,所以建议未婚未育女性不要乘坐高铁出行”,不但会影响部分公众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也会损害铁路企业的利益。再比如“吃一包方便面需要人体32天才能解毒”,势必导致很多人不敢购买和食用方便面,不利于方便面的市场销售。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2014年的这“十大流言榜”,你参与了几个?这里的参与,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制造流言,二是传播流言。

要成为智者,就要积极地去伪存真。如果没有条件去证明辨别,也要多问个为什么。总之,在网络时代,我们不但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同时也要对自己传播的言论负责。

  医生自拍风波“逆袭”,谁草率谁尴尬?

围攻“赵雅芝爱国微博”缺乏基本是非标准

2015年1月8日,香港演员赵雅芝在微博晒出一张行车路过天安门的夜景图,并留言:“每次路过天安门都会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原本一次朴素的爱国表达,一条看似寻常的微博,却在发出后即在网络上产生很大反响。众多网友看见这番爱国言论表示大为赞赏,频频为其言论点赞。然而,也有一些人对其谩骂讽刺。

“不知道你骄傲什么?可以在大陆捞钱?”“大言不惭……港怂就是港怂,装什么中国人!”……

整理分析这些谩骂的留言和帖子,你会发现对赵雅芝批评,甚至恶意攻击的网民,大多是所谓的“喷子”。

爱国是一种情结,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掩饰。就这件事情而言,要像大多数网民一样,为赵雅芝的爱国行为点赞,不能“睁着眼说瞎话”,不能与真善美“逆向而行”。所以,我们要抵制那些“喷子”,明辨是非,不上他们的当,不让他们“几颗老鼠屎毁了一锅汤”。

身处大发展、大变革的中国,我们既有着鲜花与掌声的荣耀,也面临种种阵痛与迷惘。要早日实现中国梦,就要团结起来,多一点精神的亮光,多一些前行的正能量,对那些动辄吹毛求疵,对那些不怀好意者要擦亮眼睛,这样我们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荣誉也许会迟来,但绝不会被忘记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氢弹之父”于敏获2014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这是共和国对“两弹一星”元勋功绩的褒奖。这个奖项,代表着全国人民向自己最伟大的科技工作者的最崇高敬意。

“民族脊梁”、“国之瑰宝”、“国宝级科学家”、“共和国的铸剑师”、 “为共和国鞠躬尽瘁的人”,满屏尽是点赞,喧嚣的网络发出了同一种声音。

于敏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伟大科学家,是两弹一星23位元勋中,唯一一位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科学家。也正因为无法“站在巨人肩头上”,于敏所走的路完全是开创性的。当别人还在找脚印时,于敏已用最快时间攀登到科学的高峰,不到40岁就取得卓越成就。

于敏的一生,是爱国主义的颂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他的座右铭,岳飞的《满江红》是他的最爱。他在回忆自己的“转行”心路历程时说到,“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的情怀,他在大漠戈壁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数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真正的奉献者,国家和历史会刻下他们的功勋,那份荣誉也许会迟来,但绝不会被忘记!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高考作文指导

本文分享地址:《2015年高考冲刺作文阅读素材》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OUNInwDzD1j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