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作文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1999年,郭永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作文汇小编整理了事迹材料,快来看看吧。
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一:
郭永怀1909年出生在荣成滕家镇西滩郭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天资聪颖。1919年春,父亲把他送到本村小学读书,学业成绩优异,连年跳级。1922年考入石岛明德高级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26年1月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岛大学附中。1929年考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1931年7月预科(相当于高中)毕业后,随即转入本科。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插班在三年班学习,毕业后,在该系读研究生。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日军侵占华北。北京、清华、南开等大学均停课解散,郭永怀只得返回家乡,应聘在威海中学任教。1938年3月,日军侵占威海,目睹日军野蛮暴行,郭永怀坚定了科学救国信念,他辗转到了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毅然放弃了光学,立志学习航空工程,步入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领域。1938年,在3000名报考出国留学生考试中,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三人都超过350分,当时力学专业只收1名留学生,可是他们的成绩太好了,招生委员会破例将他们3人全部录取。
1940年9月,郭永怀公费出国留学,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硕士生的必修课程,获硕士学位。他的指导老师辛格教授大为赞叹:"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他是我一生中罕见的优秀青年学者"。
1941年5月,郭永怀转学到美国加洲理工学院航空系继续深造。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他从事可压缩流体力学的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博士学位,留在加洲里工学院的古根汉姆航空实验室做研究员,从事跨声速空气动力学研究。1946年他与著名力学家钱学森一起共同发表《可压缩流体二维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流的混合型流动及上临界马赫数》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论,并得到了实验证实。由于郭永怀、钱学森等成功地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空气动力学理论问题,1947年10月14日,人类首次突破声障,实现了超声速飞行。1946年,郭永怀任康乃尔大学副教授。此间他发表了《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论文,得出几个有重要实际意义的规律,是奇异摄动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命名为PLK方法,即庞加勒、赖特尔、郭永怀方法。这项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50年代,火箭技术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发射地球卫星要克服地球引力,运载火箭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因此,高超声速问题成了首要突破口。郭永怀先于他人开始了这方面探索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许多具有尝试性和开拓性,受到了国际的普遍重视与公认。
1956年11月,他毅然放弃在美国取得的名誉、地位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几经周折,回到了阔别16载的祖国。回国后,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专业科技规划组副组长、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还担任《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主编。
1957年,郭永怀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他积极开拓并领导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破力学的研究,并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科研成果。
郭永怀在积极开拓近代力学事业的同时,积极倡导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并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美国多次扬言,要用原子弹轰炸我国沿海城市和机场。到了60年代,美国、苏联核军备竞赛拉开了序幕。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研制核武器,发展核工业。1960年5月,郭永怀被调到核武器研究院,担任该院副院长,负责力学方面的领导工作。当时是一无图纸二无资料,面对难度极大的一大堆难题,从哪里下手工作?郭永怀明确提出,前期起步工作,从设想方案开始。根据郭永怀的这一提示,许多科技人员面对自己的任务,提出许多设想方案,然后从中筛选,择其中最佳的设想方案,开展科研工作。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进展,逐步证明,从设想方案起步,是很有成效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在原子弹的选型上,郭永怀权衡国际核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的实力以及有利于我国核技术长远发展的诸多因素,明确提出:"争取高方案,准备低方案","要以高级的'内爆'型方案为主攻研制方案"。据当时了解,美国1945年研制出三颗原子弹,在本土进行的核试验和投在日本长崎的是内爆型,投在广岛的是枪法型。"内爆"比"枪法"技术难度大,但有发展前途,可以在它的基础上研制出威力更大的氢弹。郭永怀的想法得到其他几位科学家的认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采用技术难度大、有发展前途的"内爆"型方案被确定下来。实行此方案,炸药轰波理论计算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主要突破口。郭永怀提出利用特征线法进行尝试,并获得成功,很快得到应用。此后从见到的资料上看,苏联也是采用这种计算方法。爆轰物理试验,是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为攻下这一难题,郭永怀和王淦昌等科学家,经常深入试验现场,钻进帐篷,和试验人员一道搅拌炸药,亲自把关、指导,使试验得以顺利进行。1964年四季度初,原子弹的理论、实验、设计和生产按计划全部完成。是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当时郭永怀亲临现场,目睹了这一壮观景象。我国第一颗氢弹是采取飞机空投爆炸方式,是武器型的,动态型的。因此必须要达到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才能用飞机携带上天。郭永怀对氢弹的总体布局结构,弹体在空中的减速装置以及全弹体的最大重量等,都发表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成功见解,为保证氢弹试验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8年10月,郭永怀赴西北核基地,进行我国第一颗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的准备工作。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需回北京分析研究试验数据。他带着极为重要的试验数据,从青海赶到兰州,从兰州乘飞机回北京。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偏离降落的跑道,扎向旁边的庄稼地里,立刻爆炸燃烧,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只见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终年59岁。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1985年,国家补授予郭永怀"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
1999年9月18日,国家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二: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辛勤培养科技人才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献身我国的核武器事业
1960年5月,郭永怀被调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并兼任该院副院长。他在处理好力学所日常工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花费在研制核武器这项对我国政治、国防和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业中。在原子弹研制初期,郭永怀主要负责力学方面的领导工作。
在原子弹理论探索阶段,郭永怀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当时在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什么样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郭永怀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劣,大力支持“争取高的,准备低的”的方针,即以较高级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药爆轰波的理论计算上,郭永怀正确地提出用一维特征线法进行,解决了一大批理论和技术难题。为了使大家了解爆轰学,郭永怀还亲自讲授了爆炸力学。
在爆轰物理试验过程中,郭永怀经常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并协助开展试验。当时,为确定原子弹爆轰聚焦技术方案,争论是很热烈的。年轻的物理学家陈能宽提出了一个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却能少走弯路的聚焦方案。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郭永怀从力学角度反复估算,大胆支持采纳这个方案。为了配合爆轰试验,郭永怀还指导设计部人员进行不同试验元件的结构设计,使爆轰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郭永怀十分重视并经常在九院的会议上反复强调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后期发展工作。在此后的进程中,他一直负责总体结构设计、外型设计以及环境模拟实验的指导与把关。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与武器化有关的预研课题,包括结构设计、外型设计、飞行弹道、物理引信、环境试验项目与设备等。在弹体结构设计中,郭永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设想,包括薄壳结构、通用核航弹等。它们都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实施,对核武器的轻型化、实战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试验方面,郭永怀在建立我国核武器环境试验设备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导作用。他从技术人员的配备、课题的安排、试验项目的确定和试验设备的筹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国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试验范围较广的设备,包括冲击、噪声、振动、过载、温湿度、霉菌、盐雾的组合试验设备和大型离心试验机等。他还亲自出马,找有关单位协商研制专门设备。
郭永怀的科研眼光长远,在他心中始终装着武器化阶段的长远计划。他提出动态环境试验要开展随机振动、高速冲击和噪声试验。为了提高核武器的适应性,他提出开展拓宽温度试验。九院当时分工不分家,郭永怀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学领域之外。他特别关心“安全论证”课题的研究。“安全论证”就是研究当飞机投下核武器后,能否以及怎样安全躲过光辐射、冲击波的威胁。为了保证绝对安全,郭永怀极力主张理论计算与模型空投试验结合进行。为此他还亲自过问并参与计算核航弹和氢弹空投过程中的飞行弹道、伞-弹弹道特性。在他的倡导下,经过严格的计算与分析,每次核试验飞机都安全返航。
郭永怀参加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以后又参加了核航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试验。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对核武器系列化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和设想;他指导进行了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研究、水洞试验以及调研工作;对研究发展潜地导弹也作出了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回国后的短短12年时间里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叹服。他参与了我国小型地空导弹、氢氧发动机和反导导弹的研制;他翻译并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体力学概论》,组织翻译了《爆炸力学》;他担任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的主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和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郭永怀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钦佩。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出版社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怀文集》和《郭永怀纪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东侧绿荫丛中为郭永怀树立了一尊汉白玉雕像。郭永怀的光辉形象将永存人间。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材料
本文分享地址:《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作文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OANcnwD2D5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