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精选山东高级考作文真题解析:人之相与,和而不同》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精选山东高级考作文真题解析:人之相与,和而不同》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精选山东高级考作文真题解析:人之相与,和而不同25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生命个体,谁也不可能离群索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之相与,和而不同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名师真题解析
一、规范审题思路
1.辨明题型。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试题,这种题型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紧紧围绕这则材料所规定的范围,否则就会跑题。因此,读懂材料是写作的基础。
2.读懂材料。对于本材料,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解读:
(1)丝瓜与肉豆: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2)小孩行为:想分辨两者的不同,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
(3)父亲言行:否定孩子的做法,不需要分辨,只要到时候摘来吃就可以了。
3.综合分析。试题材料先由乡间谚语引出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很难分辨的自然现象,然后写小孩和父亲对这一客观现象的不同认识和做法。我们可以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拓展思维,可以从试题中的丝瓜与肉豆,或小孩,或父亲任意一方面,挖掘出材料所隐含的启示意义和教育内涵,从而寻找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
二、锁定立意角度
1.联想法。
由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很难分辨的现象联想到人类社会复杂的关系来立意:人们总是在相互矛盾的过程中前进,最终实现了各自的人生的价值。
2.使用人物转化法和辩证思维法。
(1)可以从父亲的角度立意:①放眼目标,注重结果。②尊重规律,分清主次。③盲目否定,思想保守。④学会等待,拥有耐心。
(2)可以从小孩的角度立意:①勇于探索,精神可嘉。②善于观察,勇于实践。③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三、精心构思选材
1.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选取自己熟悉的,最好是自身经历的,感触深刻的素材写作;而且,所写内容越近越好,时间跨度越小越好,因为这样可以写得更加具体、细腻、真切、感人。但是一定切忌流水账,可以使用倒叙、插叙、伏笔、照应等手法,还可以考虑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2.如果写议论文,要注意论点鲜明。在论证部分,要充分打开选材思路:古今中外、正反两面、理论事实,社会自然……要综合使用引证、例证、正反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
突围角度一 心守瓜豆,何须辨藤须
【范文】
人之相与,和而不同
丝瓜和肉豆都是藤蔓植物,依靠柔韧的卷须或缠绕茎攀缘着其他支撑物向上生长,两者一旦靠得太近,就会纠缠在一起,很难分开。所谓“剪不断,理还乱”,如果试图对它们进行“强拆”,无视自然规律,不计后果,极有可能适得其反。这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道理。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生命个体,谁也不可能离群索居。置身于亲情、爱情、友情等现实生活的圈子,甚至与陌生人打交道,难免不会磕磕绊绊,发生摩擦。在处理这些矛盾纠纷的时候,如若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争个你对我错,而是要智慧圆通,化干戈为玉帛。否则很容易激化矛盾,弄得鱼死网破、两败俱伤。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早年结成了朋友,他们性格不同,文艺观念也存在差异,两人纠结于此,竟因很偶然的一件小事大打出手,割袍断义。绝交十七年间,两个人都经受着内心的痛苦煎熬,深深自责。所幸后来他们恢复了通信,互相检讨,尽释前嫌,言归于好,伟大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生命的剧终。两位大文豪的交往故事至今仍然是世界文坛佳话。而因发现“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位科学家,在排名先后的问题上互不相让,彻底翻脸,终致合作关系破裂、分道扬镳,之后谁也没有取得超越以前的科学成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如果一味紧盯矛盾,往往兄弟阋墙,朋友分手,夫妻反目,同事成仇,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且还将影响个人情绪、家庭关系、社会和谐、事业进步。
在为人处世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郑板桥说:“难得糊涂。”难得糊涂不是丧失立场毫无原则,不是圆滑处事,而是小处不纠结,大处不糊涂。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人类和睦相处的基本准则,既注重内外统一的“和”,更强调个人主体性的“不同”,不是相害,而是相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学术观点上存在一些分歧,生活中也有嫌隙,但是他们为了创建全新的学说而并肩战斗,从而赫赫闪耀在现代哲学史上。很多时候恩格斯会被马克思的英名所掩,但前者的成就也是无法抹杀的。他们是偶烛施明、相因而成大光的典型例子。
虽然世界这么大,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得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像丝瓜和肉豆两种植物一样,虽然纠缠在一起,却互不干犯,本着各自的生长习性顺其自然地生长,显出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最终开出各自绚烂的花,结出各自丰硕的果。
【高分权威解读】
1.立意深刻。这篇文章着眼于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的客观规律立意。文章由这种自然现象联想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立意深刻。
2.援例典型。列夫·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纠缠不断的经历、李政道和杨振宁纠缠不清的关系……这些事例都极其典型,能够有力地支撑论点。
3.长于引用。“剪不断,理还乱”“难得糊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等引用都极其精准,分析到位。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高考作文真题
本文分享地址:《精选山东高级考作文真题解析:人之相与,和而不同25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NQNMnwDzz0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