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感恩的心征文》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感恩的心征文》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感恩的心征文作文12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感恩不仅是回报父母师长养育教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感恩不但是一种美德,而且还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从小培养孩子感恩与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早在上小学的时候,杨仕智就学会了感恩二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就深深地扎根在他稚嫩的心里。
回顾50年走过的路,苦难的童年、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十几年的军旅生活、24年激情燃烧的记者生涯,使杨仕智不仅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而且对感恩二字有了新的解读,就是12个字: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勤奋工作。
一、感恩的心,使他更加钟情岗位,忠诚报社
早在部队当新兵的时候,部队首长教育杨仕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革命战士像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杨仕智的理解是,首长把杨仕智放到哪里,他就要在哪里无条件的干,而且要躬下身子,尽全力干好,不辜负部队首长的期望。这种想法不仅扎在了杨仕智的心里,而且影响了他的一生。在部队的日子里,无论是当战士、当班长、当排长、当连队指导员,还是当团政治处干事,杨仕智都把自己当成一块砖,当成一颗螺丝钉,党拧在哪里,就在哪里站岗放哨,在哪里闪光。杨仕智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奋勇争先,党和部队首长没有亏待杨仕智,杨仕智1976年入伍,在同年入伍的那么多老乡当中,杨仕智第一个当班长,第一个入党,第一个提干,从1977年当班长到1979年提干,一年一个新台阶,从一个农村孩子变成了军队干部。
1987年,杨仕智离开了部队这所大熔炉,转业进报社当了一名职业记者。早在部队的时候,杨仕智就有一个梦想,每当自己手捧着《解放军报》、北京军区《战友报》,闻着墨香,读着报章,他就想,自己要是能当一名记者该多好啊。为了这个梦想,杨仕智尝试着、照着报纸上的写作样式,比葫芦画瓢,一有空就采访写作。没想到,他写的许多小豆腐块、小火柴式的新闻,很多被《解放军报》、《战友报》和《山西日报》采用了,杨仕智还被《河北杂文报》、北京军区《战友报》聘请为不在编的特约记者。
走进报社的第一天,杨仕智的心里无比激动。因为,和他在报社同时实习的还有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原在总工会工作的曹欢,一个是在广电局工作的孙子思,他两的学历和文字功底都在杨仕智之上,幸运的是,因为杨仕智工作出色,报社党委研究决定把杨仕智留下。可不巧的是,市工商管理局已经从军转办把杨仕智的档案拿走了,当时的党办主任刘好民又按照报社党委的指示亲自到军转办协调,经多次协商,终于圆了杨仕智当记者的梦。当时杨仕智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记者岗位,忠诚报社,决不辜负领导的希望;一定要在记者岗位上,多写稿、写好稿,不给领导丢脸,不给报社抹黑,用无声的行动,回报报社给他提供的这个梦想岗位。
钟情岗位,忠诚报社,不是一句空话,要有真本事才行。刚进报社时,杨仕智与老师们有很大差距,他们文化水平比杨仕智高,大都是科班出身;他们新闻资源比杨仕智多,到处都是熟人。而杨仕智呢,文化水平低、新闻门外汉、人生地不熟。咋办,四个字:就是躬身学习。杨仕智向书本学,自费订阅了《半月谈》、《了望周刊》和《新闻之友》等新闻杂志,购买了新闻写作书籍,一有空就学。为了弥补理论上的不足,杨仕智报考了郑州大学新闻系,用3年时间完成了本科学业。杨仕智向报纸学,把发表在《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上的优秀新闻作品剪下来,贴的剪贴本上,逐字、逐句、逐段地学,并重点学习各家大报的名家作品,高起点嫁接,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学习的方法使杨仕智受益匪浅。他向报社记者编辑们学,学理论、学业务、学做人、学处事。他向实践学,坚信脚底板下出新闻,天天骑着自行车满天飞。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杨仕智采写的一篇篇紧扣民众心弦,反映时代风采的新闻作品都发表了。报社的老前辈周正河老师因此送给杨仕智一个雅号叫“金刚钻”记者。
钟情岗位,忠诚报社,不能光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贵在落实在行动上。杨仕智认为最重要的有四条: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1200字
本文分享地址:《感恩的心征文作文12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QOYnwD2j0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