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推荐16篇)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1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一生有多部美学创作和译作,对我国的美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开明书店1929年出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作品是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针对当时国内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迷茫、彷徨、苦闷以书信方式撰写的。它由序、十二封信、两篇附录、一篇代跋组成,文体舒缓,对文学、人生、升学、审美以及情理等多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作品篇幅较小,但是影响力巨大,成了当时的.畅销书。这本书不仅对当时青年有重要意义,对我们当代青年也有巨大意义。
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亲切,朱先生都是以朋友的口吻与读者平等对话,读时像一位朋友与我在轻松对话,每封信让人备感亲切,并且作者在阐明问题时走近读者举出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读者谈文艺谈人生,这种方式是读者最喜欢也最容易被读者接受。“谈读书”他告诉我们读书重要性和如何读书,他举出自己爱看的书和读书经验指导读者选择书籍。
在第七封信“谈升学与选课”时作者又结合自己选课经验,说明选课要符合自己的兴趣。“谈人生与我”信中作者剖析了自己的人生观,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温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2
对于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前七篇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谈读书”、“谈动”、“谈静”这三篇。
阅读的好处不用多说,只是我们很多都不知道阅读的方法。最高峰的时候,我两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很厚的书,可是看完以后,收获只限于当时,后来就逐渐淡忘的。长久如此,我不觉有种读了也忘记,何必做无用功的感受。可朱先生在书中提高,我们面对伶俐满目的书,要学会选择。按照机会成本来说,你多读了一本无用的书,就代表你会少读一本有意义的书。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倾向于选择经过历史检验的,有价值的书。另外,读书还在于感受,在于记笔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读书的时候,是边思考,边阅读,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以致最后不留下半点痕迹。
在《谈动》那封信中,朱先生提到我们之所以烦忧,是因为我们的生机被抑郁,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很多时候,我们一遇到烦恼,我们就会想要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其实现在想起来,这样好像根本就无济于事。我们总是倾向于抑制自己的情绪。不开心,我们硬要自己坚强不哭;想打电话,我们硬要自己保持尊严不打;想疯想叫,我们硬要自己保持所谓形象。其实情绪是要发泄的,既然控制不了情绪,为什么不直接任性一次,让情绪自由发展呢?
《谈静》则讲到了“生活在于感受,领略。”当今的生活比过去多姿多彩很多,可是我们却可以常常听到别人哭喊着“好无聊!”美丽的花草、可爱的小鸟、深刻的知识,都无法提起我的兴趣。()我们将这归咎于社会太喧嚣,却没有发现自己就是浮躁中的一份子。生活有无趣,在于你有没有去为自己寻找乐子。
剩下的《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谈多元宇宙》、《谈升学与选课》,我们感受不是特别的深刻。只是觉得《谈十字街头》里面有句话很有感触:“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身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没在十字街头底影响里去。”至于《谈多元宇宙》,我会倾向于将这篇文章理解成,时代的对一件事物的评价有很多标准,不同标准下的判断有所不同,所以应该辩证,全面去看到,切忌陷入“一元”的世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3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每一封信都令人嚼味,每封信都会给人带来新的感受,很多的话读来浅显易懂,却是我们往日思考的但无法表达出来的。我们只有结合自己的经历,才能体会出话中含意。在本书中,可以从中发现某一个触动你内心的句子,虽然里面有些章节可能感觉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
阅读的好处不用多说,只是我们很多都不知道阅读的方法。最高峰的时候,我两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很厚的书,可是看完以后,收获只限于当时,后来就逐渐淡忘的。长久如此,我不觉有种读了也忘记,何必做无用功的'感受。可朱先生在书中提高,我们面对伶俐满目的书,要学会选择。按照机会成本来说,你多读了一本无用的书,就代表你会少读一本有意义的书。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倾向于选择经过历史检验的,有价值的书。另外,读书还在于感受,在于记笔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读书的时候,是边思考,边阅读,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以致最后不留下半点痕迹。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心灵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比方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的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虽然这十二封信我没有完全读完,但是我会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读得,虽然里面有些章节感觉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也希望群里的朋友们能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地读读这十二封信,不是希望你们来完成某些任务,而只是希望你能从中发现某一个触动你内心深处的句子足已。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4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
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像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他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5
暑假期间,总会有许多的空闲时间。在这期间,阅读无疑是一项很好的课余活动。有一本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升学与选课》这一章,让我印象深刻。
这一章讲述了作者的一位朋友即将要中学毕业,面临许多问题。作者通过讲述一些小事件与他的亲身经历,向他即将迈入大学的朋友解读如何选课,何为升学。这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小升初”的升学经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兴趣与选择。
小学的时候,完全是按照兴趣选择,广泛地学习了各种喜欢的课程,羽毛球、游泳、无人机、中阮等,样样搭边,各方面发展,玩得不亦乐乎。小学阶段,各种学习内容都是兴趣的眼神,更偏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余活动。比如说,小学社团课的`无人机,一周一次地飞着、练着,一点点地玩着,我也慢慢“飞”进入了比赛,并且多次获奖。那时候,虽然不知道无人机飞行的原理和条件,但也懵懵懂懂地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兴趣班时光。
进入初中以后,我的学习任务相较于小学而言加重了许多,在课余时间的选择与安排上也更加宝贵,更加需要合理的安排与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保证不浪费一分一秒。当然了,以前对无人机的爱好也不能放下,更要保持练习的习惯,探究工作原理。比如,要去学习无人机涉及到的力学、电子、机械等等,不断活跃自己的思维,全方面地去看待问题。课堂认真听讲,课间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题目,一起琢磨每一种题目的解法,拓展自己的想法,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初中的课余生活,虽然缩短了不少,丢失了许多,但也能让我时时找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美好之处。
当然,除了回首过去的小学、观望初中的现状,更要对未来的高中充满期盼。高中时期,我要进入到更高更远更有意义的学习之中,要选择好一个方向,为未来的道路打好基础。就比如说我从小玩到大的无人机,我可以学习更多和无人机有关的知识,完成许多的任务与挑战。
对未来,我也有自己的期待:要学我所愿,学习我想要学的事情;要学有所用,学习我需要的东西;要学以致用,学会了就要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举一反三,而不是在死胡同里打转、死读书。最重要的,是要终身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要有选择性的学习,只有经过判断与筛选,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想道路。
其实,每一次学习都和选择紧密相关,不可分开,我们要不断选择、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明天会更好。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6
上周我主要在读两本书,一本是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由孙璐老师推荐并借新书于我,至今仍未读完;另一本是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是三年前买的书,之前只是浏览了几篇感兴趣的文章,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将它搁置高台一直没有看了。直到近日与好友聊天提及朱光潜先生“读书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的观点,又在另一位好友日志里看到先生“此身、此时、此地”的座右铭时,我才从书柜里翻出此书重新拜读。我向来不太习惯于计划性地阅读,读什么书看心情,更看缘分。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研究中国美学史的学者大都是“从朱光潜谈起”的。本书是作者在1920年代旅欧求学期间给国内一家杂志社所寄的十二封信,受众为普通中学生及相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内容涉及读书、写作、求学、恋爱、人生等等青年人普遍关注的`问题,语言亲切且通俗耐读,饱含哲理又深入浅出。全书字数不多,我看得很快,但看完过后脑海空空如也,又回过头反复阅读了多次,才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这是将书本知识自我消化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作者认为现代青年“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做事缺乏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不能从根本上下功夫。从客观上言之,科技越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就越大,遇到的困难就日益减少,人类就越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情就不免轻浮粗率,所以艰苦卓绝的成就也就日益稀罕了。在以“效率”衡量人生价值的社会不允许人们放慢脚步潜心钻研,人们逐渐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地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的兴趣,面对各种诱惑“摆脱不开”,最终心生烦恼,人生悲剧由此开始。
反观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一本书,匆匆浏览后就想从中获取真经指导人生;上一节课,对教材内容尚一知半解就敢在学生面前大放厥词;带一个班,顺利调解了几次同学间的小矛盾就认为自己掌握了班级管理的规律。我哪里知道,看书、上课、带班背后的学问大着哩,岂是我这等乡野匹夫、愚笨之徒花点儿时间就能悟出来的。太着急就会放弃埋头苦干,习惯投机取巧,浅尝辄止,严重时还会自我膨胀,栽大跟头。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很忙碌,可我并不充实,因为充实是一种精神感受,不在于你一天做了多少事情。在忙碌的过程中我仅仅是在完成任务,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没有自己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
所以我建议身边的同学们:学习要脚踏实地,耐心钻研,勿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只有眼光深沉,从根本上下功夫,坐得住冷板凳,才会有所成就。生活要顺乎内心,寻找乐趣,勿急功近利,随波逐流。只有顾得上自己,有一些正常的嗜好,闲暇时寄托心神,才会获得幸福。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把它看得太功利了,即便没有同学的羡慕,师长的表扬,没有奖学金、重点高中、各种荣誉的诱惑,你依然应该坚守,主动地为自己的生活着色。无论每天有多么繁忙,你总要抽点时间逍遥自在不受拘束地发展自己健康积极的兴趣,或读书、或写作、或画画、或唱歌、或打球,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学业、工作都是第二位的,人生第一位是生活,生活是快乐,是体验,是充满生机,如果因为学业和工作而忘却了生活,忘却了自己,那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用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话共勉:
“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做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人生苦短,慢慢走,欣赏啊!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7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谈读书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实践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
关于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二、谈动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 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微型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三、谈静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8
从学校毕业出来,不知不觉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身份也从懵懵懂懂的在校生,向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进行转变。转变的过程中,少不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但是同样的也少不了几分迷茫。无意中,看了一个励志视频,推荐了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于是花了几周的时间拜读一番,从中汲取到了些许营养。
首先,朱先生花了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和方法。
青年,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活泼的,是朝气蓬勃的,从这个年纪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到老的时候便不会对世界失去兴趣,仍然可以乐在其中。
开篇便是《一、谈读书》。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体现,一部好书可以是你研究领域的垫脚石,可以是一个新视野的提升,可以是一次新思维的头脑风暴,受益良多。平时工作需要看法律文书来规范自己办案符合要求,业余时间可以看一些案件纪实类的书籍增加自己的视野,对照发现自身的不足。
工作和生活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七、谈升学与选课》中教会我做人,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深度就是做的是公安这一行,就研究这一行的领域,增长自己在这方面的技能,好让自己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广度就是,人生不仅仅是工作,还需要涉猎世间大部分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这样不仅能和别人聊上天,增进交流,结识新朋友,还能在业余时间里,有一份事情可消磨时间,何乐而不为?
兴趣爱好最重要的是感到有趣,《三、谈静》便是注重去感受世间的事物。轻浮,是青年的人的通病,我也是,不然就不会有“年少轻狂”这个词了。这个“静”,是指“心界的空灵,而不是物界上的沉寂”。我的理解就是,朱先生希望青年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放慢脚步,看看自己周围,放空自己,感受周围的美好。偶尔冥想,外出晨跑,我觉得都是能让自己达到心界上的空灵。虽然很玄学,但我觉得灵感总是会突然在这个时候冒出来。
说完兴趣爱好,朱先生又讲到了青年人容易思考的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
咋一看,好像是一个吃饱没事干的想法,可是我居然也想过,大概是因为下班回家,太累了,摊在椅子上懒得动弹,久而久之,不免有些抑郁之情。《二、谈动》,朱先生给出了这个解释“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于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然后我看到其他文章,有的推崇“选择大于努力”,有的则是推崇“让行动代替思考”,后来我觉得这两点并不冲突,但首先要做的确实是行动,只有动起来了,才能看到下一步怎么走,一味地思考只会让自己失去行动能力,拖延症的产生就是如此。运动倾向于运动,静止倾向于静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十二、谈人生与我》中朱先生指出,人生的意义不过就和花、草和树一般,立在那里,按时绽放。“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用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朱先生这个人生态度,我觉得就是不卑不亢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夭寿不二的活着。所以我觉得,人生不需要多伟大的意义,也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喜欢、开心、想要,知道这个社会规则,清楚自身的定位,不管是谦卑还是不卑不亢,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读完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会有那么一点点心境上的豁然开朗。就好像是与一位有学识的长辈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对话,对过去产生的疑问进行了一次解答,对未来的方向提了一些建议。虽然仅仅是参考,但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也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更多可能。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9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信吧,书信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你写信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上午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其中一篇——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对此我深有感触。
文章一开始先指出了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中,对于社会的不同偏重点的.认识。接着从中西方思想文化中,解释了认识差异的来源,其次承认这两种认识都有其合理性。最后,朱光潜先生提到了“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的问题,并且解答了中国青年如何让中国社会变得更好的问题。
诚然,中国传统思想中认为一个人能够影响社会不在少数,但个人的力量太过于薄弱并且容易动摇。而我认为社会也应该有反作用于个人,我们应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之中,实现自我价值。社会要肯定积极的个人力量,抵制腐朽落后的因素,充分地尽到社会应尽的责任。
书的内页中写道,在上世纪半叶中,山河破碎,国家风雨飘摇。朱光潜先生为了解决社会困惑,鼓舞青年人从而写下了这本书。“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如雷贯耳,激励了无数骄阳青年发奋图强,为国为家奉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作为少年之中的一名,我们应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之中,实现自我价值。纵使个人的力量十分渺小,但有无数的少年。“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只有每一个人都不放弃自己的坚定信念,立足于当下,脚踏实地,那么一定能够建设好中国社会!
朝为学堂读书郎,暮成华夏复兴者。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做好青年应做的份内事,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统一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值得每一位青年人都抽出时间进行品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10
我们的生活太躁。看完朱光潜先生的十二封信后,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十二封信,每一封都有一个主题,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在我看来却包含了所有。作为一个平凡的青年人,我们太过渺小,渺小的我们一生都达不到那种高度,却仍不肯脚踏实地我们那颗浮躁的心。
初看题目,我以为朱老先生是不念过去,读到最后才明白,作者说的是摆脱,指的是果断,指的是舍得。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谈动》、《谈静》等。《谈动》中,朱老先生提到我们之所以烦忧,是因为我们的生机被抑郁,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我们总是倾向于自己的情绪,不开心,我们硬要自己坚强不哭。想打电话,我们硬要保持尊严不打;想要抓狂疯闹我们硬要保护自己的所谓形象。其实情绪是应发泄的.,既然控制不了情绪,为什么不直接任性一次,让情绪自由发展呢?动是人的一种天性,只需顺从这种天性,人才会感到快乐。
《谈静》则讲到了“生活在于感受,领略”。当今的生活比过去多彩的多了,应静下心来感受,沉下浮躁的心,它能沉淀人的各种复杂的情绪,过滤人的心情,让人感受到静中的趣味。我们将这归咎于社会大喧嚣,却没有发现自己就是浮躁中的一份子。生活有无趣,在于你有没有去为自己寻找乐子。
十二封信如碗圣水般洗涤我们浮躁的心。无论是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亲情、友情、爱情,给我们的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渊博的知识,长者的口吻,引发着我们的思考。
我们多么渴望有一番作为,太着急了。一颗急躁的心,又怎能造就一个踏实前进的自己。静心是我们成功的最大的捷径,认定一个目标,便要专心致志地向那里去。把其余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不因他人喜厌而改变自己,不因他人指指点点而假意周旋,违背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成功之人必知道什么该舍,该如何舍才能换来得。
树舍灿烂夏花,得华实秋果;
凤凰舍其生命,得以涅重生;
鸣蝉舍弃外衣,得以自由高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11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学生离不开课堂,课堂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实践,这样的自然科学生活常识为什么为我们所接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证实中学生时代。是每一个小孩儿由儿童幼小无知心灵向青少年单纯朴实的心态过渡的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把握人生成长基础健康发展的时期,固化这一阶段的思想,学识的积累,人生的成长导航就颇为关键。
人之初,性本善,此时的中学生已开始接触社会,在他们所见所闻中社会上所存在的善、恶、丑、美时常在身旁出现,社会上的对各种问题的讨论与渲染也毫无疑问地在影响着他们,当今社会,在中学生们看来,祖国繁荣兴盛,欣欣向荣。从地面到地下,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地下铁轨四通八达,大江大河上一座座举世瞩目,令人赞叹火车铁路大桥、公路铁路大桥飞架两岸,人们进入宇宙空间探索太空神秘已成现实,蛟龙入海探宝已超万米,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丰富多彩,让人们为之感到幸福?老中青不同层次的人们都在享受这一切。故而中学生们也在感知之中。
在社会运动中体会生活的精彩,就此而言,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如此进步,到底靠的是什么?简而言之,是知识,是科学技术,是战斗在各行各业的人们用所学到的,从中学生开始的.数理化、各项综合学科及社会课程上所学到的知识和具体工作、生产中的社会实践工程紧密结合的成果。
读书需要总结,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是鱼,社会之大、之广阔、之富有、之精彩如百川入海,中学生必须将自身活跃在海水中,才能认识社会、掌握社会、同时也服务于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然而有用之人又绝少不了,要学习掌握各种课堂理论知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打牢才能更好的生长。最后提及一句,就《读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一文中所提到的个人也好,学校也好,把学生与社会切割分开的教育,必将是不完善的,时间和成果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12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兴旺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兴旺想象。所以实践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
关于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你思考。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时机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开展,好创造。能动,能开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开展,不创造,便是摧残微型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枯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寂静。
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有感而发吧,我看了这本书后,总想写点什么。
好似正如所说的,我也同大局部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浅薄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浅薄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
忙什么,这就是太急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少了遇事冷静沉着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
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根底,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
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
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
我应该打好根底,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13
在现代高速度发展的社会,人们的交流,工作,学习越来越快速。虽然说这样的“高效率”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物产,使我们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让中国离实现“伟大复兴梦”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心浮气躁了。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这一封信中所说的“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是一样的。
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想自己投入与别人相同的时间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成年人希望赚到更多的钱,学生们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因为“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征服环境的能力愈大,的确是人生一大幸福。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若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所以就导致了“在这个现世纪忙碌的生活中,哪里还能找出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人?哪里还能找出深通哲学的磨镜匠,或者行乞读书的苦学生?”
沉静的苦心和长久的热情,原是艺术创造、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如今却成了极为稀有的品质。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14
近日,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书是作者以朋友的身份写给全国青年的十二封信,书中生活气息浓厚,亲切自然。虽是若干年前所写的信,但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仍然适用。读完此书,我感受到了朱光潜先生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以及殷切的期望,让我认识到了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更是启发我在工作岗位上要用奉献和服务来磨炼自己,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
奉献是一种境界,是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的过程。在看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在工作中勤恳付出、全心全意服务司乘的信念。“有一份热放一份光”这虽然是一句口号,但这也是我对于自身的要求,作为青银高速的一份子,虽然大家的岗位不尽相同,有与朝晖星辰为伴的收费员,有不怕酷暑不畏严寒的养护工,但是我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更是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海塞说过,“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本书中,朱光潜先生也多次提出青年应该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对我们而言,为过往司乘提供最优质舒心的服务,提供快捷畅通的道路,就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所以,奉献精神是我们每一位青银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和职业操守。
服务是青银的.名片,作为青银人,我们应该让这张名片熠熠生辉,让“满意在青银”通过我们的优质服务传递给每一位司乘。收费站作为一个服务窗口,收费人员的服务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亲切自然的微笑,热情甜美的言语问候,娴熟规范的肢体语言,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展现出来的美好行为。我们要用热情和耐心去服务和帮助司乘人员,用真诚的态度带给司乘人员温暖,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为实现“满意青银”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认识到我们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理想和目标去奋斗,用奉献和服务来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15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年的我们,也许正容光焕发地迎接挑战,也许正尝试适应学习和生活节奏的各种不确定,也许正跌跌撞撞走到又一个人生岔路口……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跨越时空,成为可以让我们背靠的那股温柔而又坚定的力量。
第一次了解朱光潜先生,是高中教科书上那篇让我觉得抽象而又晦涩难懂的《谈美》。而在我迷茫之际,遇到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也让我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朱先生:他像一位温文尔雅、饱含智慧的长辈,用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向我们传递珍贵的人生经验和学习方法。
天下至诚,能尽其性。生活和学习一样,是一种不断自我发现的'过程。朱先生在信中提醒我们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顾及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荒废光阴。在新生事物不断奔涌而来的浪潮里,我们要定心、定性,不随波逐流,不焦虑浮躁,去感受自己内心的追求,去“忙里偷闲,闹中觅静”,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保持对未来的向往和热情。而在被裹挟着前进的时候,我们与其抱怨生活的困苦、命运的不公,不如跳出高台,大胆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失败不可怕,要相信厚积而薄发。
对于青年人而言,这本书是一份珍贵的指南,它从生活、学习、爱情和情理等不同的角度,向青年人提供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掌握自我成长的方法。
在这样一封封充满温情、智慧和启示的书信中,从先生细腻平和的文字里,我感受到了温情的谆谆教诲。我明白了在这个年纪,我们还有很多试错的机会,是被允许追寻自己的本心,为充满不确定性的目标付出心血的;是要在奔波奋进中坚持学习,敢于选择坚持本心。这样的青年生机,是这个年纪独一无二的,也是最棒的财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希望可以与君共勉,一起同先生“对话”。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 篇16
最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让我受益匪浅。
在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我感觉身临其境,就好像朱光潜先生站在我的.旁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话,诚恳亲切,真实自然,里面的内容让我读懂了不少道理。信中的字虽然通俗自然,但字字都有它的意思和道理。在第一封信里谈的是读书,在信里说道,“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我想到了我自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经常说自己没时间。现在看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你能充分利用时间,就不会没有时间。有很多人说没时间看书,如果你每天能抽出一点时间,一天至少也可以读很多页,一个月加起来就可以读一整本书,一年就可以读好几本啦。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在第九封信里,是谈情与理。“仁胜于义,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智的道德。”这句话我认为是对的,在生活中越理智的人,身边的人越少。
看完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知道了做人要把握好时间,不要做事太理智,要多点情感,这些让我终生受益。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作文(推荐16篇)》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EMgnwD5jw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