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观后感 > 走向共和观后感

走向共和观后感

投稿:郭若寒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走向共和观后感》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走向共和观后感》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走向共和观后感作文8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观后感一

最近,我终于看完了海外版68集电视剧《走向共和》,这是我读研时就牵挂的一部电视,20XX年首映时,我正在读研二,可惜没等看完,中央一套就停播了(原因存在争议),以后忙于工作,一拖再拖,直至这两年教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彭平一主编的内部参考资料里多次提到此片,我想我该好好地完成这个心愿了。虽如此,由于这段工作太忙,我只能利用晚上稍有的空闲,每天看个一两集,直至两个月后,才终于看完。现在的感受,已不是当年读书时的那种激动而又挑剔的心情,而是有了较多的沉思与理解。

此片有三个地方让我特别感动,记忆深刻。一是李鸿章(王冰饰演)去世,慈禧太后(吕中饰演)接到急电后伤心无比的悲情流露,伴随着深沉的音乐响起,李鸿章临终遗言也一字一字蹦出,那种坚毅果敢、鞠躬尽瘁、实心任事而毫不顾身后名的忠肝沥胆,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王冰演得太好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李鸿章的本来面目,希望不会有太多的人再对他诟病不已。

第二个场景是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静坐家中从容被捕的情节,还有之前他诀别梁启超时说的那一席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唤后人;各国变法,无不流血,流血方能唤醒国人。死有何难,活着继续我们的事业,那才是真难。卓如,我为其易,君为其难,拜托了。”伴随着激荡凄婉的音乐,他的绝命诗也慢慢道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虽然梁启超后来将此诗改为:“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经有些学者论证)似乎更为大气,更有影响力,但我对电视能尽可能地还原真相的情节更加欣赏,其魄人心魂的力量丝毫不减,而我的眼泪也喷涌而出。

场景之三是宋教仁遇刺的情节。他一直不相信有人会暗杀他,可实实在在有这样的人,他为推进民国议会选举、缔造共和而付出的满腔热血只剩下无尽遗憾。黄兴愤怒地一遍又一遍说着:“钝初,我要杀了他们,我要为你报仇……”孙中山(马少骅饰演)刚到日本,听到噩耗立即回国,并要求克强不要把灵堂撤了,他在钝初的灵堂前守了几天几夜,反复看钝初留下的《临时约法》修订稿,不停地痛哭自责:“是我害了你,我对不起你……”他以为革命成功了,袁世凯接受了共和理念,是个新人了,就放手让钝初组建国民党参加国会竞选。他错了,宋教仁用他的生命再一次唤醒了孙中山,也再一次唤醒了我们的革命党,唤醒了我们的民众。孙中山清楚地意识到要进行二次革命、三次革命、不把专制主义完全推翻决不罢休的继续革命的重要性。宋教仁惨烈的逝去,黄兴眼睁睁瞅着革命挚友离去的满腔愤怒,孙中山的反省与痛悟,又一次让我泪流不止。

此剧还有很多地方触人心弦,如徐锡麟起义后的慷慨陈词,孙中山剪辫时的血肉模糊,黄一欧告诉孙中山其父黄兴去世的消息时,孙中山与宋庆龄的悲痛欲绝的哀伤之情,最后一集孙中山身穿中山装作的意味深重的演讲……很多很多的情节,我真想反复咀嚼。每一集都拍得很精彩,虽然并非完全忠于历史,但它拍出了一部真正的历史剧应具有的那种深厚的历史感、时代感和荡人心魄的人文情感。我很庆幸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么优秀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

观后感二

我最有感触的几部国内历史片就是《武则天》、《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浩瀚宏大的历史正剧,对人们映射中的历史人物以全新的视觉刻画,时间跨度大,人物性格丰富、复杂,线索繁多却不杂乱,剧情可信度高、感染力强,回味悠长,口有余香。可喜可贺的是,后面这三部电视剧,几乎是相同的主创人员,而且每一部都在前一部的基础上有显著地提高,后期剪辑上较多地运用到电影手法,对内行、外行来说都超越了普通的电视连续剧所承载的元素。够彪悍,够犀利!

《走向共和》开篇便围绕着一个非常现实的主题:找钱!钱钱钱钱,食艰难,h钱不易,这已是亘古不变的难题,对于身处于经济危机大时代的我们更是感触良多。在电视剧里,缺钱已经不是个人的纠结,一个国家中,各个阶层都绞尽脑汁只为找钱。清政B府需要钱,一方面北洋水师需要扩充军备,一方面慈禧太后要修颐和园过六十大寿,但是国家没有钱,开源节流都拿不出这个钱。为了要钱,中堂大人可以低三下四求财政上拨款,为了要钱,太后娘娘把军费装进了自己的后花园。与此同时的日本政B府也需要钱,要钱去发展现代化事业,要钱去打造“大东亚共荣圈”。与慈禧太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治天皇,他把自己的私房钱捐给海军,皇后也把金银首饰全部捐出来,头上没有了金叉银钏只有戴樱花。清朝,缺钱的不只是朝廷,地方上发展实业、办洋务也缺钱。农民起义军造反也缺钱。在海外,孙中山准备闹革命也缺钱;在国内,康有为发起变法改革也缺钱。没有钱,地球还是要转,甚至转得超出了预算,转得时代跌宕、英雄辈出,同时也妖孽尽出。选择“钱”这样一个俗气的话题作为故事切入口,很现实很靠谱又带着一点幽默。

从清末到民国,是近代史上最混乱的年代,也是最惹人情思的年代。小时候看TVB,但凡看到这个年代的戏,我们都叫做“旗袍与洋装”时代。因为时值乱世,人才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演绎到极致,回忆过去,那些历史书中模糊不清的年代里,人最美花最艳故事最动人。

要怎么看待历史,是一个严肃却很自由的态度。拍历史剧的导演免不了要被人骂,说他扭曲历史,丑化伟人、美化汉&奸等等。但历史要怎样看才算公正呢?态度,本来就是唯心的东西,见仁见智。即使有历史书为证,那写书的人也是有自己的立场的。一个历史人物怎样评价,并不是一门科学,他是不可以被盖棺定论的,因为一百个读者眼中会有一百零一个哈姆雷特。某些人,咳咳,某些人,要我们站在现代的高度——历史制高点去看待过去,于是乎,封建士大夫极力维护已没落的王朝成了阻扰世界发展潮流的行为,于是乎,天平天国这样的愚昧流寇反而成了放抗封建专制的大英雄,这显然对处于那个时代的人物是不公平的,而且,你凭什么认为现在的观点就比过去先进?编《明史》的是明朝的敌人大清,它肯定要以情的政治立场去评价明的人,同理可证,二十四史非史也,后来人的意淫耳。所以,我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是,永远不要去相信历史书上的,当然你可以结合你找到的数据,去相信你觉得可相信的,去摈弃你不愿意相信的,加上你自己去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构建一个你认同的人物形象,就得嘎啦。反正,过去是回不去的,即使回去了,你见着历史人物本尊,你就能了解他吗?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观后感

本文分享地址:《走向共和观后感作文8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OgMYnwD0T2j1.html

2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没有匹配到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