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作文25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大海,钢琴,音乐,爱情,生命,这样的语词意象也许本身就携带了最浪漫最激荡的情感共鸣。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00字
今天看了《海上钢琴师》,说实话,我不是特别的理解,但就我现在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至少有几句台词是很有启发的:“我只能在钢琴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音乐,我不能在无尽的世界去弹奏”,“陆地上的人们为什么总是想那么多”,“那么大,在那么多的街中选择一条,选择一栋房子,选择一个女人,选择……那么多的选择”。抛开主人公的恐惧,单单从一方面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至少他不贪心,只选择了音乐和海,他活得简单,活着是一种修行,至少说他这种修行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昨天看了奋斗,没有特别起伏的剧情,唯一的优点我觉得还是台词的经典,能让我记住的亮点也就是陆涛最后参加设计大赛说的一段话,不过原话我也记不起了。追求理想的同时丢掉了很多,这些真的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说追求和欲望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的话,那么我觉得这是一种借口,是一种辩解,人活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幸福,本来追求幸福的道路应该是直线的,然而我们现在追求的却是享受,走的是曲线,我们错误的把空虚的享受当成了幸福。我很喜欢看爱情片,尤其是韩剧和文艺片,我觉得他们讲述的是一种很幼稚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在这些影片中我看到了唯美,那种让人相信这个世界不只是只有金钱,我们可以追求的东西有很多。人是矛盾的,即便心里是希望过简单快乐的生活,然而因为虚荣心,因为自己的欲望,让自己过得好累,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被称为凡夫俗子的原因吧!
活着就是让我们的心强大起来,让我们的心找到方向,当我们找到心的方向并为之奋斗的时候,那时候应该是在享受,应该是幸福吧!
幸福应该就是用心发现美好的事物!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 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
《列子 ·天瑞篇》
大海,钢琴,音乐,爱情,生命,这样的语词意象也许本身就携带了最浪漫最激荡的情感共鸣。1998年,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拍摄《海上钢琴师》,与《天堂电影院》、《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并称为其经典三部曲。“横看成岭侧成峰”让我们在此仅以 文艺学的某些角度去重新解读这一艺术文本。
叙事——回忆录、高度抽象与其带来的审美冲击
在叙事上,影片首先选取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即以第三人称回忆的方式启动故事。那是多年后,在一段钢琴曲的牵引下,一位朋友执拗的记忆。导演以全知的视角为观众解析主角的一生。毕竟是电影,所以讲故事的人可以利用镜头的剪接完成其叙事成分的取舍:一个被遗弃于海船的婴儿,在孩提时代接触船上的钢琴并无师自通。对音乐近乎疯狂的迷恋与传奇的背景经历所带来的的独特心理致使其在海船上渡过一生并最终拒绝上岸与船同沉。以“事件”的角度来说,这算不得复杂的逻辑命题,但要上升为“故事”层面的叙事,作者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情节性的内在关系的主观解释和填充。影片似乎有一条关于友情的隐线,也正是从这个线头出发,抽引出故事的整体脉络:唱片 音乐 海船 耳闻以及目睹的个体情节 由此引出的“回忆”—“转述”构成影片独特的叙事方式。这必然会引起一种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冲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叙事时间的错位能更好的把观众一起引进故事中,搬把椅子,和乐器行的老头一道托腮聆听。
鉴于电影形式的独特性,我们看到:作者应用了一种类似戏剧中的“三一律”来处理叙事。导演对故事的人物,时间,和发生地进行了高度浓缩和抽象,虽然该剧对地点的绝对统一出于主题内容的需要,但在整个故事背景的概括处理,以及对相关重要意象的抽象方面,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导演的良苦用心。而这种高度抽象浓缩最后也终于带来了主题的鲜明化。他给了观众很强烈的审美冲击力:主人公首先在电影中就抽象为一个最基础最原始的“个人”。这里强调的是“个人”,作者让他尽可能少的与现实社会发生关系。这样一个生于船长于船的人,背景极其简单。而他所接触到的“社会”是一种象征性概念。船上的人告诉他的不同的世事,奇妙的经历,他都一直只能是用间接获取的方式聆听理解感悟。而后又用一种更加虚幻飘渺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整合后的自己——音乐。这时的音乐,演奏者和聆听者,就基于共同的叙述话语而终于能“心有戚戚焉”。而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也一定同样被耳中高高低低的音符打动。因为此时作品里所有的故事,经历,风景,都已被作者具体化,符号化了。载体就是主人公手下的钢琴曲。这时,所有用心良苦的叙事,终于达到其终极目的,即形成属于观众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态。
形象——行人与归人 必然的归结
电影主人公1900的形象塑造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诚然,艺术形象是假定的,它不是生活本身。但他来自生活,让人无不联想共鸣。从一开始作者就把他定位在一个“遗弃者”的基底上。即便后来1900在船上用音乐度过其黄金时代,但是这个形象本身所包含的悲剧成分却是作者早就埋好的伏笔。作为个人,在他被抛弃在船上的一刻起,他就脱离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他没有出生证明,没有像样的姓名,不懂得最起码的物质文明规则。这种特殊的生世背景让他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几乎没有收到任何现实社会对个人带来的磨损和改变。于是他身上集中了很多人类最本能,最原始的美好和纯洁。加上他的生活被音乐这样的艺术形式填补覆盖。他本人也就几乎演化为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艺术家。他与世无争,在他看来,音乐只用来崇敬和表达自我。所以有人找他来斗琴,他只想敷衍。钢琴,音乐,成了构筑这一特殊形象的重要元素,它们早就隐隐的流入主人公的血脉,息息的化为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个眼神。
作者曾给了1900一次上岸的机会,他收拾好了行李,带上礼帽,站在旋梯上,却终于没能踏出那一步。有人会扼腕的想象:如果他上了岸会怎么样呢?会像他的朋友说的那样:找到心爱的女子,成家立业, 安详天年,总不至于最后落得与船同归。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观后感
本文分享地址:《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作文25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OYNAnwD1T5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