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1500字 > 小年的习俗作文

小年的习俗作文

投稿:纳兰飞儿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小年的习俗作文》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小年的习俗作文》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小年的习俗作文15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第一篇】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饮食: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第二篇】

今年我们家过小年可是赚大了,这是为什么呢?还得我听我慢慢说起。因为妈妈是河南信阳人,昨天说信阳是今天过小年,而爸爸则说我们安徽老家明天才是真正的过小年。我在一旁听了好笑,便上网查了到底哪天过小年?结果我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原来爸爸妈妈说的都没错。“爸爸妈妈快来看呀!新大陆。”爸爸妈妈仔细查看了我所查内容:

这个事情很清楚,但说起来却非常复杂。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那么,腊月23或24原本是什么节呢?为什么不统一呢?

先告诉大家,这一天是祭灶日,又是除尘日。清朝以前这个时间全国各地是统一的,都是腊月24。为什么后来出现腊月23和24两个日期,变得不统一了呢?

这始于清朝。据说雍正年间,皇帝在腊月23这一天都要到坤宁宫祭祀天地神,为了省事,顺带就把灶王爷也提前拜了。因为皇帝是天子,所以并不把灶王爷看在眼里。以后王族、贝勒也仿效,提前于腊月23祭灶,24则给府内的差役们放假,让其各自回到家中去祭灶,似乎是体恤下人的意思。一直到民国后,仍有“官三、民四、龟五”之说,就是表示官家和老百姓祭灶有腊月23和24之别;“龟廿五”则是指妓院祭灶要到腊月25,要迟于官民。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了,大家也就都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23这一天祭灶了。

但是,由于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全国各地并没有统一从腊月24变为腊月23,有的变了,有的没有变,形成两个日子同时并存的局面。

1、从腊月24变为23并不是官方的命令和强迫,有些人自然不想沾什么“贵气”,有些地方由于比较闭塞还不知道有这个变化,有些人可能身为平民怕没有资格变过来,反正最后的结果是有的变了、有的没有变。

2、任何风俗的流行都有一个过程,由于这个变化是从北方的皇宫开始的,由北向南扩展并渐次衰弱,所以我们发现,南方多是24(没变),北方多是23(已变)。

3、现在发现存在反常的现象:北方一些地方为24(北京、河南、山西),南方一些地方为23(两湖);有的地方则两者同时存在(安徽凤阳),这与移民迁徙有关

爸爸妈妈看后高兴地决定:我们家以后每年过小年时两天都要过,那就是23日过河南的,24日过安徽的,这样我们家都要比别人家要多过一个。哈哈,我倒是乐在其中了,因为我最喜欢热闹。

嘿嘿,我的举动竟然让爸爸妈妈能这们做,太让我感到意外了,为什么我们过大年,还要过小年呢?我又接着搜索起来:

本来,要过的“年”只有一个,就是大年三十,并没有什么大小之别。但在大年三十前后,各地还有一些其它的庆祝或纪念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的时间和“过年”的时间比较靠近,老百姓便将这些活动的日期称作“小年”。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的“小年”原本并不是什么“年”,而是具有其它特别意义的日子,日期也各不相同:老上海一些地方为腊月29,西北一些地方为腊月初八,南方一些地方为正月15(不叫元宵节),全国大多数地方则为腊月23或24。当然,也有不少地方根本就没有“小年”这一说。

…… ……

“强强,你的博文完成了吗?快点加入我们的打扫行列吧?”

“好的,妈妈,马上就好,今天我的房间、楼梯和阳台的卫生,我全包了......”

是啊, 一个风俗的变化,总有跟得上的,也有跟不上的,还有不愿意跟上的,但最重要的不是哪天是小年,而是心情与感觉。辞旧迎新,每到此时人们就会想起过去那些有趣的传说,那些民间的仪式,它寄托了我们美好的愿望和期盼。今天,我得为自己的所为而高兴,学到了新知识,帮爸爸妈妈解决了小问题,并且给我们家带来了小插曲,最最重要的是快乐!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1500字

本文分享地址:《小年的习俗作文15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OUNInwD2T1z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没有匹配到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