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西湖 > 《品西湖》作文讲评

《品西湖》作文讲评

投稿:花容月貌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品西湖》作文讲评》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品西湖》作文讲评》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品西湖》作文讲评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今天,我们来讲一篇三年级孩子写的作文:

《品西湖》

大年初四,我来到了杭州的西湖,这里阳光明媚,景色宜人。

一见到西湖,我被美丽的西湖愣住了,西湖三面环山,岸边柳树成行。

岸上游人如织,有小孩,有老人,还有一家老小。他们有的拍照留念,有的散着步,有的还唱着歌。岸边柳树的叶子虽然掉光了,但还是那么挺拔。

我们坐着船欣赏湖面的风光,西湖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西湖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船上我看到了雷峰塔,雷峰塔有5层,塔尖金光闪闪,远远看到的雷峰塔非常壮观。

看完西湖,我们到龙井村品尝龙井茶。茶农阿姨一边泡茶一边介绍说:“西湖龙井不用洗,因为西湖龙井的茶叶表面有一层毛茸茸的东西叫茶多酚,它是茶叶里的软黄金,对人体非常有益。而且泡茶的水不要用沸腾的水,只用80度就可以了。”茶农阿姨的话还没说完,茶就端上来了,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肺。我按照茶农阿姨的指导,用手围成半圆挡住茶杯的一侧,把眼睛凑过去。茶农阿姨说:“眼睛疲劳的时候熏一下会感觉很舒服。”茶农阿姨的话刚说完,我确实感到眼睛轻松多了。下一步是品茶,我小口小口品尝着茶,茶的味道淡淡的,有一点苦,又有点淡淡的甜,令人齿间流芳,回味无穷。喝完茶,茶农阿姨说:“茶叶也可以吃,泡在酸奶里还可以减肥呢!

我们换个讲法,当作是我在亲自辅导孩子,进行一次现场示范。当然,前提是孩子的这篇作文,表达是通顺的、清晰的,为的是引导孩子写得更好、更贴切、更生动,这是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我们还要说明一个问题,好作文并非需要华美的词藻。这两天,讲了《桂林山水》,也讲了《海燕》,我们就结合这两篇作文的一些技法,来辅导孩子。

刚才讲到了,孩子的表达是没有问题的。表达没有问题,说明结构没有问题。孩子对于结构的掌握是到位的,那我们现在就从技法上来讲这篇作文。

先来看头:

大年初四,我来到了杭州的西湖,这里阳光明媚,景色宜人。

“阳光明媚,景色宜人”从字句来讲,是没有问题的,用一个对称词,来说明天气好、景色好。那么,我们要问孩子:阳光是怎样的明媚呢?景色是怎样的宜人呢?能不能写实一些?重点引导孩子在阳光与景色上写实。写实了,就具体、生动了。

是不是可以这样:

大年初四,我来到了杭州的西湖。这一天阳光很明媚,照得西湖景色很暖和。

虽然,我们没有用成语,但是“西湖景色很暖和”,是一个触法。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可以让人体会得到,感觉得到,触摸得到。如果按照原文的“阳光明媚,景色宜人。”只是八个字,没有温度,没有自我的感觉在里面。

我们再来看下一句:

一见到西湖,我被美丽的西湖愣住了,西湖三面环山,岸边柳树成行。

在这里,作者讲到了被美丽的西湖愣住了、迷住了。讲了两样东西:一个是三面环山,一个是绿树成行。这个意识是很好的,把“愣”字表达了出来,但这个“愣”字还不够深入。我们就要问孩子:西湖是怎么样的呢?三面环山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绿树成行给人的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要通过类似这样的提问,让孩子进一步的思考。

是不是可以这样:

一见到西湖,我被美丽的西湖愣住了。西湖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面大大的镜子,闪着温暖的光。西湖三面环山,这些山就好像镜子的框一样。而没有山的一面,就好像是镜子的手柄。西湖岸边柳树成行,就好像是镜框上的装饰,显得幽雅端庄。

(因为时间的原因,所以没有具体地对文字进行修饰,而是提一个思路)

前面,我们讲到了西湖是温暖的,所以这里我们就呼应一下,说这面镜子“闪着温暖的光”。

我们再来看下一句:

岸上游人如织,有小孩,有老人,还有一家老小。他们有的拍照留念,有的散着步,有的还唱着歌。岸边柳树的叶子虽然掉光了,但还是那么挺拔。

刚才我们作了一个比喻,是把西湖比作镜子,把陆地比作镜框,再用张冠李“代”的借代用法来引导孩子(关于张冠李“代”的技法,我们会在以后细讲)。

这一句可以这样:

在“镜框”上,游人如织,你来我往。有小孩在嬉跑,有老人在闲坐,还有一家人喊着叫着在拍照。三三两两的青年小伙,在春风的鼓励下,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这里没有说岸边,而是说镜框上,这就让文字生动了一层。既然讲到了游人如织,那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怎么“织”的?这个织,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是相对于静而言的。所以,我们就要用动来说明这个织,这样就写实了。

柳树听到歌声,凑着热闹地吐出绿色的嫩芽。枝条在暖风的轻拂下,扭动身姿,仿佛要把镜框打扮得更加漂亮。

这里的枝条打扮镜框,也是为了说明“织”。

我们再来看下一段:

我们坐着船欣赏湖面的风光,西湖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西湖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船上我看到了雷峰塔,雷峰塔有5层,塔尖金光闪闪,远远看到的雷峰塔非常壮观。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桂林山水》的味道,写得很好!但还可以结合我们讲的呼应的技法,写得更生动、更紧凑。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水很静是没错,但是船在这样的静水中,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水很清,除了看到水底的东西,还有什么别的感受呢?看到了雷峰塔,还有什么样的角度呢?今天我们讲课时讲到了反向思维,我们是不是可以提醒孩子,在水中看到的雷峰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呢?老朋友应该记得,我们曾经讲评过《话说故宫》这篇作文,文中没有直接去写真实的故宫,而是换了一个角度,去写一个从水面上看到的故宫,这样就会更有趣。

是不是可以这样写:

坐在船上游弋在西湖这面大镜子中,会别有一番情趣。西湖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坐在船上,我们仿佛在平稳地滑动一样。西湖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到湖底的沙石,清得透着春阳的光亮,清得流出阵阵暖流。

同样,在这里我们不再讲湖,而是用借代的方法,直接讲镜子。为了把这个静写得更丰实,我们不仅要写看到的静,还可以用触法来写在船中感受到的静。不是在“划”船,而是在“滑”船。同时,湖水的清――我们用了三个对称:一个是看到湖底的清;第二个是体会到湖面的清,在阳光照射下发着光的那种纯的清;第三个是意识上的清,用驴头不对马嘴写出来的句子。清得有暖意,这个暖并非是温度的暖,是因为心情的暖,所以才感受到湖水的暖。

游动中,我还看到了雷峰塔。雷峰塔有5层,塔尖金光闪闪直冲云霄,非常壮观。随着船的滑动,雷峰塔好像迈着方正的步子,随着我们前行。当我们的船拐弯抹角的时候,它又会扭动自己身姿,仿佛在展现自己雄健的体魄一般。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细看水中雷峰塔的倒影,时而如影如幻,时而如真如实。

在这里,是从三个角度来写塔:一是相对静止的、正面的角度;二是当船拐了弯、变了角度时塔的样子;三是水中看到的雷峰塔。这样就把这个变写出来了,就写得立体、生“动”了。这里所谓的生动,是产生动的意思,是把一个原本静止的东西写出动感来。

我们再来看最后一段:

看完西湖,我们到龙井村品尝龙井茶。茶农阿姨一边泡茶一边介绍说:“西湖龙井不用洗,因为西湖龙井的茶叶表面有一层毛茸茸的东西叫茶多酚,它是茶叶里的软黄金,对人体非常有益。而且泡茶的水不要用沸腾的水,只用80度就可以了。”茶农阿姨的话还没说完,茶就端上来了,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肺。我按照茶农阿姨的指导,用手围成半圆挡住茶杯的一侧,把眼睛凑过去。茶农阿姨说:“眼睛疲劳的时候熏一下会感觉很舒服。”茶农阿姨的话刚说完,我确实感到眼睛轻松多了。下一步是品茶,我小口小口品尝着茶,茶的味道淡淡的,有一点苦,又有点淡淡的甜,令人齿间流芳,回味无穷。喝完茶,茶农阿姨说:“茶叶也可以吃,泡在酸奶里还可以减肥呢!”

这一段写得很棒。记得我们在讲评《游抚仙湖》的时候,就讲过一个原理――写实与写虚的关系。如果说,写景是一种写虚的手法的话,那么记事就是一种写实的手法。我们来比较一下《游抚仙湖》。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来到了风景如画,美如仙境的抚仙湖。抚仙湖在阳光的投射下,仿佛是天宫的一面镜子,闪耀着明丽。曲折而行的沙滩,傍着一碧清澈如洗的湖面,好像蓝天下的一抹云霞。滩上的沙子细细的、白白的,太阳一晒,暖暖的、柔柔的,闲步上面,仿佛置身于细风暖云之中。在“云”里,有各种各样的小摊,还有穿着五彩夺目的泳衣的游人,黄的、绿的、红的、粉的、便把沙滩染成了彩云。

抚仙湖的水,又清又蓝,还有冰浮在水面上,像珍珠,也像玛瑙。特别是稍远处的一些冰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就像天上洒下来的钻石一样,耀眼夺目。

抚仙湖的岸边停靠着许多游船。在远处,也零零散散地漂动着一些船,像放飞在天上的风筝在水里的投影;不时的,还会有一两艘快艇划过,拖着长长的尾,就像星空里的流星逝过。

我问妈妈:“抚仙湖的水是咸的吗?”妈妈说:“抚仙湖的水如果是咸的,那周围的人生活怎么办?那就不是湖,而是海了。”抚仙湖的水很深,有位叔叔告诉我们,抚仙湖最深的地方有160米左右,一湖连三县。我明白了,抚仙湖是博大沉厚的,她以自己的大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湖光山色之美,还浇灌养育了周围的一山一树、一人一物。

江川有一池湖泊,叫抚仙湖。抚仙湖,它是美丽的湖,也是美丽的传说。

大家看一下,前面的景与后面的事,就是这样的一层关系。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这一段的记事就好办了。一是需要简化;二是需要尽可能地保持文风的一致,尽可能地避免写成说明文;三是这一段的写实还要围绕西湖这个焦点来写。否则,西湖是西湖,龙井是龙井,就出现了两个主题,就乱了、散了。

游了西湖,我们还顺道来到了龙井村。茶农阿姨介绍说:“西湖龙井不用洗,因为龙井的表面有一层毛茸茸的东西叫茶多酚,它是茶叶里的软黄金,对人体非常有益。”阿姨还热情地为我们泡了茶。眼前的茶有股淡淡的、却又是很执着的香,挥之不去。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呷一小口,入口时有一点苦,随即又变成了甜,接而又成了香。正饮间,有人突地冒了一句:“我怎么还尝到了西湖的味道?”茶农阿姨回答说:“是的,喝龙井茶,需要用西湖的水来泡,才能泡得出真正的龙井味。”

在这里进行了简化,讲龙井的味除了淡,还有一份执着。为了说明这个执着的具体含意,我们补充了一句“挥之不去”,尽管很淡,不是那种刺人的扑鼻的香,但是很执着,执着得挥之不去。其二,是喝茶的三个环节:一是苦,二是甜,三是香。一层一层,这样的体会是立体的、多样的。正如吃苹果一样,大口一咬是甜的,但那不是品。品的时候,起先会感觉是甜,然后有酸,再后是涩。这个问题,在讲六根六尘的时候就讲过,这是纵向的观察。让人回味――这四个字,可以是双关,既是对茶香的回味无穷,也是对西湖的回味无穷。

最后,我们用一段对话来结束:

茶农阿姨回答说:“是的,喝龙井茶,需要用西湖的水来泡,才能泡得出真正的龙井味。”――说明今天一天,看的是西湖的景,品的是西湖的味。

再次说明,今天讲的只是一个大体的思路,没有在字句上细细地推敲。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品西湖(非常老师修改版)

大年初四,我来到了杭州的西湖。这一天阳光很明媚,照得西湖景色很暖和。

一见到西湖,我被美丽的西湖愣住了。西湖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面大大的镜子,闪着温暖的光。西湖三面环山,这些山就好像镜子的框一样。而没有山的一面,就好像是镜子的手柄。西湖岸边柳树成行,就好像是镜框上的装饰,显得幽雅端庄。

在“镜框”上,游人如织,你来我往。有小孩在嬉跑,有老人在闲坐,还有一家人喊着叫着在拍照。三三两两的青年小伙,在春风的鼓励下,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柳树听到歌声,凑着热闹地吐出绿色的嫩芽。枝条在暖风的轻拂下,扭动身姿,仿佛要把镜框打扮得更加漂亮。

坐在船上游弋在西湖这面大镜子中,会别有一番情趣。西湖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坐在船上,我们仿佛在平稳地滑动一样。西湖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到湖底的沙石,清得透着春阳的光亮,清得流出阵阵暖流。

游动中,我还看到了雷峰塔。雷峰塔有5层,塔尖金光闪闪直冲云霄,非常壮观。随着船的滑动,雷峰塔好像迈着方正的步子,随着我们前行。当我们的船拐弯抹角的时候,它又会扭动自己身姿,仿佛在展现自己雄健的体魄一般。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细看水中雷峰塔的倒影,时而如影如幻,时而如真如实。

游了西湖,我们还顺道来到了龙井村。茶农阿姨介绍说:“西湖龙井不用洗,因为龙井的表面有一层毛茸茸的东西叫茶多酚,它是茶叶里的软黄金,对人体非常有益。”阿姨还热情地为我们泡了茶。眼前的茶有股淡淡的、却又是很执着的香,挥之不去。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呷一小口,入口时有一点苦,随即又变成了甜,接而又成了香。正饮间,有人突地冒了一句:“我怎么还尝到了西湖的味道?”茶农阿姨回答说:“是的,喝龙井茶,需要用西湖的水来泡,才能泡得出真正的龙井味。”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西湖

本文分享地址:《《品西湖》作文讲评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NkMMnwD4D0D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没有匹配到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