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比喻句 > 《初冬》语文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

《初冬》语文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

投稿:克思一郎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初冬》语文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初冬》语文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初冬》语文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作文12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初冬》是小学语文新编教材第三册中一篇文质兼美的讲读课文。作者恰当运用了对比、比喻、重叠词等手法,描绘了雾中和雾散后景物的不同特征。教学中我是这样考虑的:

一、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深化词语的理解既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妙,又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下列举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1.结合学生实际。在理解“白茫茫”一词前,先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浓雾弥漫时的景象,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像这样一眼望不到边的白就叫“白茫茫”。然后启发学生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景象可以用“白茫茫”来形容。这样从生活中抽象出词义再回到生活中具体运用,进一步建立了词语与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2.联系上下文。文中描写雾中和雾后的太阳光,分别用了“发出”和“射”两个动词。让学生在文中寻找这两个词各出现在什么时候,在与课文的联系中使之明白用“发出”是因为太阳被大雾遮盖,光线弱,而“射”则强调出雾散日出后光线很强。

3.运用比较。教学“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也看不清了”这句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句中一个用“望”一个用“看”?这两个词在句中能交换吗?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两词的细微差别。

4.利用直观。理解“光芒”一词,教师画一轮光芒万丈的太阳,就形象地突出了“光芒”是指向・四・面・放・射・的・强・烈的光线。与前文“淡淡的光”相呼应,强调出雾散后太阳的变化。

二、教给多种方法,深化理解比喻句课文分别在前、中、后三处运用了比喻句。而比喻句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还只是一知半解。我以此为突破口,由扶到放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深入理解比喻这一写作手法。文中首先出现的比喻句是:“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教学步骤如下:

1.联系第一段思考:在这个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2.为什么把雾比作纱?它们在哪些方面相同?出示白纱演示。(纱和雾都是白色的;透过纱和雾看景物都有朦胧感;纱质地轻软,雾很飘渺,给人的感觉相似。)

3.你觉得用上这个比喻好吗?为什么?(这个比喻让我们一下子就想出了雾的颜色和在雾中的感觉,言简而意丰。)

4.指导朗读。“一层纱”读轻一些,“模模糊糊”要读得重一些、慢一些,显出在雾中努力张望的样子。把以上学法总结为四步曲:①找一找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②比一比它们哪些方面相同。③说一说这样比喻好在哪里。④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句:“太阳像个红球,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采取学生自学一步,教师小结一步的方式。在第一步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比较,为什么不把太阳比作火球?帮助他们抓住雾中这一特点,体会作者比喻的准确。

第三句:“柿子树上挂了许多大柿子,好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放手让学生互相讨论,教师仅在难点处加以点拨,如学生明白了柿子与红灯笼在颜色、形状上相似,还要引导他们注意柿子与灯笼所处的位置。

另外,本体“・许・多大柿子”和喻体“・一・个・一・个红灯笼”两者间还存在着数量的对应。此外,在学科活动中还应把这一知识点用游戏形式加以延伸。由教师提供图片,以找朋友的形式连起本体、喻体说一句话。通过比喻句辨析,了解本体和喻体既要相似,又不能是同一类事物等方法。这样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比喻句的教学真正落实到位。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比喻句

本文分享地址:《《初冬》语文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作文12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NUNAnwD3D3z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