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开封 > 开封话题作文: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

开封话题作文: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

投稿:左薇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开封话题作文: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开封话题作文: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开封话题作文: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

首先,我把朱仙镇清真寺的概况给大家作一简单描述,这座清真寺位于开封城南22公里处的四大历史名镇之一——朱仙镇老虎洞街。明清时期,以阿拉伯后裔的赛氏家族和被称作“马客”的陕西人为代表的大批中外穆斯林商贾挺进中原地区的这座商业重镇进行商品贸易,并在此修建了东寺、西寺、南寺、北寺、中心寺和两个女寺共7座清真寺。其中以北寺保存最完好,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朱仙镇清真寺。其它的清真寺都被历史所埋没。它始建于北宋太宗兴国年间,因为自古朱仙镇民间就流传的这样一段民谣:“悠悠惠民水,浩浩宋都门,阿贾得回赐,建寺谢主恩。”说明朱仙镇的回族先辈(约公元976年至983年间)在当时的宋都南门外也就是今天的朱仙镇建寺的事实。

而如此规范的清真寺则分别重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和清乾隆九年(1744年),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完整的宗教礼仪及传统的经堂教育。

整个寺院占地近万余平方米,建筑雄伟壮观,在全国百大清真寺中,其精湛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均属罕见。这座清真寺有前山门、碑楼、配殿、大殿、窑殿、耳房、南北厢房、沐浴室、后山门,以及“回”字形的庭院布局几部分构成。可以说是研究清代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文化的典型实例。

让我们先从前山门说起。前山门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东端,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高10米,单檐歇山顶。山门两侧为呈“八”字形的扇面墙,墙中央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山门上边正脊中央是狮驮宝瓶,两侧浮雕为琉璃龙凤图,正面为龙,背面为凤,龙腾凤舞,惟妙惟肖。

山门两边有两尊石狮,一雄一雌,左边为雌狮,怀里还抱着一幼狮,据传这两座石狮的石料来自阿拉伯半岛,通过前面的运粮河运送而来,然后在水中浸泡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经能工巧匠雕刻而成。这座石狮下边的基座上刻有一菊花图案,菊花是我们开封的市花,这并不是新生事物,据史料记载,早在1600多年前,开封人就开始种植菊花,素有“开封菊花甲天下”的美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当时作为北宋的都城,不仅民间有花事赛菊,而且宫廷也争插菊花枝、挂菊花灯、开菊花会等文艺汇演,而这枚菊花图案我想至少说明数百年前,开封汴京民间百姓对菊花的喜爱。

再看这座山门,由八根石柱和四根木柱支撑。柱础底部为四角,上部为八角,象征四平八稳。这两根石柱上写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圣教炳中天趋跄时须守言规行距”“圣教”指的是伊斯兰教,“炳”是光明光辉之意,“中天”指今天这个世界,也有如日中天的意思。意思是说,伊斯兰教是面对全人类的,不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特有的宗教,因此要求现有的穆斯林要塑造博爱,仁慈的完美形象,正如对联所言:“趋跄时须守言规行距”即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教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彰现穆斯林的本色。下联是“主恩弥大地跪拜处毋忘厚R高”意思是,真主的恩典散布大地,普惠众生,所以每个穆斯林到清真寺礼拜时,要举止得当,心怀敬畏,其中“”乃“小步”的意思,“R”是指腰背弯曲的意思。指的是礼拜的动作为规范,端正,不得草率。这副对联体现了伊斯兰教义的精萃。

再看上边拦额上的木雕,这是本清真寺精华建筑装饰艺术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砖雕和石雕。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木雕内容丰富,有山水树木、花草鸟鱼、珍禽异兽、楼台亭阁、人物故事、伊斯兰经文等。其中最大的看点是这些木雕还浓缩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典故,比如从右至左依次为“书香门弟”“双龙腾云”“鲤鱼抱莲”“喜鹊闹梅”“香绕卧榻”里边还有“五福拜寿”“二龙戏珠”“鸳鸯荷花”“一步三孔桥”“群狮舞绣球”“鲤鱼跳龙门”“古刹钟声”“鹿鹤同春”等象征吉祥幸福的图案。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故事,这些木雕是用整块木头雕刻而成的。它的绝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图案,而在于它是双面透雕,如果是浮雕并不希奇,稀奇的是这个“透”字是两面都雕透,露出“空”来,更难的是两面雕刻的故事图案不同,既要空,又要找准两面的粘着点,其难度之大显而易见,这些图案雕刻手法细腻逼真,立体动感、栩栩如生。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形象的画面表征抽象的理想、意愿和情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也说明了吉祥平安、趋利避害,弃恶扬善是包括穆斯林在内的中华民族亘古永恒的追求和愿望。

我们往前走,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山门上悬挂的三块鎏金大匾,中间这一块题为“至教真源”意思是说伊斯兰教是最后一个天启的宗教。伊斯兰教的源头来自于真主,是真主的宗教。乃乾隆30年赐进士出身翰林院河南巡抚朱玉琨所书,连同大殿内的几块匾均系清代遗物。右匾题为“真一寰真”意思是说真主是独一的,这个“寰”字意为广阔,指整个世界,所有被造物。所谓“寰真”即指,全世界所有被造物都是真主存在的证据。左匾题为“未雨先知”这是乾隆50年夏月御赐翰林院大学士纪昀书,纪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纪晓岚,这位大才子为什么会给朱仙镇清真寺专门题字呢?这其中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会儿再给大家细细讲述。

我们再看下边的这对报鼓石。虽然表面光滑,但仍然不难看出其经历沧桑的历史印迹。这个报鼓石外侧图案是菊花叶子的图案,内侧是菊花的图案。再一次给大家提醒,菊花乃开封人的骄傲。

我们看这几根石柱,是本清真寺石雕艺术的最佳代表。上边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而且种类繁多,上边刻的有传统的梅兰竹菊图案,这根上雕刻的是“八仙宝瓶”雕工精细,生动逼真。其它的上边雕刻着祖国的大好山川,气势磅渤。

好,现在让我们跨进山门,这一跨仿佛使我们跨进了一个充满伊斯兰文化氛围的天方国度,又好象使我们沿着历史足迹,回到了明清时代一个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空间。

我们再看这根石柱,还有这根柱础石,这可谓是本清真寺的镇寺之宝,最为奇妙。刚才我们在外边已经介绍了那块题为“未雨先行”的匾额。那四个字就是来源于这块石头,即未雨先知石。这块石头是古代劳动人民预知天气变化的“晴雨表”这其中有一个典故,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夏天,乾隆下江南巡游,途经朱仙镇见清真寺幽静便下榻清真寺,当时正值七月天,天气晴朗炎热,乾隆皇帝离开时,当时清真寺的赛阿訇是阿拉伯的后裔,送给纪晓岚一件斗笠,一件狐皮袄,和一把雨具。纪不知何意,赛阿訇说,天有不测,必有大用。乾隆一行驱船顺运粮河南下,刚走出二十余里,就风雨大作,雷雨交加,气温骤变,纪晓岚赶紧把赛阿訇送的狐皮袄给乾隆皇帝披上。自此,纪晓岚倍受皇帝恩宠。而纪更加不解。于是巡游结束后专程返回清真寺,询问赛阿訇何以预知风雨。赛阿訇引领纪至石柱旁指着石柱上的石刻画说:自古清真寺有一说法:‘通天灵柱是根宝,刮风下雨早知道’随后又指着对面的柱础石说:还有一说法:‘月晕有风,础润有雨,风雨交加,必有冰雹’。而你们来的前天晚上有月晕,柱础石湿润如洗,因此我断定天有不测。

纪晓岚走近石柱用手摸着石刻画问道:这种奇象始于何时?石刻画中一人打伞又是何意?

赛阿訇遂将纪晓岚请至教长室待茶,然后言道:说来话长,乾隆初年,本寺有位钱老阿訇,此阿訇学识渊博,德隆望重。他白天封斋,夜晚礼拜,终年不辍。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当时他家住河东,素常除了经大石桥到清真寺,不去其它场合。老人家来清真寺有一奇特的习惯:无论天气晴雨总爱打一羊皮伞遮住脸部低视而行,人们不解问之,他解释道:念经人讲的是心静如水,目不斜视,此举乃为避免目视异性而乱了功修云云。于是人们都敬称其为“皮伞阿訇”。此外,他最受穆斯林敬爱之处是他曾徒步西行朝觐麦加,历时两年历尽艰险。返回时带回了麦加的圣泉水,此水曾被历代圣先知所饮用,圣地麦加城亦傍此水而生。故,穆斯林对此水珍爱有加,争相饮用。然而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干燥,钱老阿訇从麦加返回时,所带之水所剩无几,面对全镇求水若渴的穆斯林信众,钱阿訇在一番真诚祈祷之后将圣泉水倒入了已近干涸的古井中(此古井现在那边的展厅中),不时井水激增甚旺,穆斯林群众争相打水,以求沾吉。自那以后,穆斯林商人出门经商之前,必先从井中打水净手,祈求平安。后来各兄弟民族的非穆斯林也纷纷前来汲水,共沾吉福,遂使古教大昌。

一年夏天,一连五个月干旱无雨,河水干涸,庄稼枯死,人畜濒危。无望的穆斯林将希望寄托给笃诚的钱阿訇,希望他替众向真主祈雨。钱阿訇说:此乃众人浪费粮食过多所至,我们应该向真主忏悔才是。于是命令全体男性穆斯林洗

过大小净后,跟随钱阿訇来到西地坟场的空旷处。率众面向天房礼过两拜后,全体捧手向真主忏悔,祈求真主赐雨。一连祈雨三天,终于在第四天喜雨天降,众生欢喜。从此钱阿訇获得了“筛海卧力”(近主之士)的尊称。然而钱阿訇则严肃地说:“此乃真主之大能,非我之力也,是大家的‘杜哇’(祈祷)被承领的结果,往后不得再浪费粮食了。”随后为了表达对钱訇的感谢,镇上的回汉两族群众联名为皮伞阿訇赠送了一块匾额,上写“霖雨普沾”。(此匾现被复制在配殿之中)

有一天,朱仙镇一从事皮毛生意的穆斯林商人骑马从陕西回镇,途至中牟时,路遇钱阿訇骑着一头毛驴西行。钱阿訇嘱托商人道:“有两件事,望你替我代办,一、你回去告诉大家三天后有无名氏赠送石材给清真寺,让大家准备迎接。其二、今日镇上有人‘无常’(去世)了,你告诉大家不得给此人立碑修墓。”然而商人回到镇上却发现悲痛万分的穆斯林群众正在参加钱阿訇的葬礼。商人将途中所闻告之于众,众人悲喜交加,对钱阿訇崇爱尤甚。最后按钱阿訇的遗嘱将其遗体简素掩埋。

三天后,清真寺果然接到运粮河码头送来的货票,货票上写朱仙镇清真寺收,下写无名氏,中间盖有阿拉伯字样的戳印。巨大的石材搬至寺门口。时至在大清嘉庆十年,原有的清真寺年久失修,濒临倒塌。于是寺委会决定重修清真寺。能工巧匠先将石材在水中浸泡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开凿出了八根石柱和八块柱础石做为山门的基础,并在其上雕刻了许多精美的图案。为了表示对钱阿訇的怀念,老人家打伞过桥的图景也被刻在了山门内侧左边的石柱之上。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天将下雨之前,石柱上的石伞和对面的柱础石上就会出现大量的精莹剔透的水珠来。翌日必有雨降。后来这一奇观被人们发现,并争相传颂。于是朱仙镇最早的晴雨石就诞生了。嗣后,镇上农民耕种收晒,商人把握商机,都要以它来预知天气,尤其是每天到清真寺礼拜的穆民,每当经过此石柱时必要驻足观察,若发现潮湿,便提醒自己第二天来清真寺礼拜时当带雨具,以防被淋。赛阿訇讲完此典故,纪晓岚仍听得如痴如醉,有随行官员推之,方才如梦初醒,赞道:“好一个未雨先知也”,并挥毫写下“未雨先知”四个大字赠予清真寺。

后来制了匾,挂在寺大门上,后惜被毁,如今挂在大门上的这块匾,乃开封市现代书法名家牛光甫先生仿写。

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石柱上的这幅对联,上联是:“所传有圣所述惟贤教之诲之育亿万人之灵秀。”意思是说,伊斯兰教乃穆罕默德圣人所复兴的,而不是他创建的,因为伊斯兰教和之前的犹太教,基督教最初的信仰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后来出现了混乱,于是真主派遣穆罕默德圣人来复兴原本的宗教,并以伊斯兰来命名。而伊斯兰教的开拓与传播则由穆圣的几代弟子们及历史上的先贤们代代相传,不断丰富,不断拓展。伊斯兰教的宗旨是教化世人脱离迷误,保持心灵的健康与灵秀。下联是:“与地同流与天合化悠也久也运千百世之清真。”意思是说,伊斯兰的信仰是上顺天理,下合民情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世代相代,且保持其清真原貌,无有丝毫变更。这段对联说明伊斯兰教是开天古教,也是人性化的宗教。

好,我们再看眼前这座呈“回”字型的庭院布局,这也说明了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关系,从历史角度来看,是伊斯兰教造就了回族,唐朝时期,回族的部分先民,即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将伊斯兰教带到了中国,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发展演变,于元末明初形成了回族这个民族,所以回族的民族文化是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国的华夏文化融合碰撞的结果,但其主体部分仍是伊斯兰文化。所以清真寺庭院内出现的“回”字形的布局是对回族和伊斯兰教两者之关系的辩证。

我们看到庭院里边种植了各种花卉,而且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反映出中国穆斯林不避世厌俗、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试想,人们在完成严肃的宗教功课之余,漫步庭院,观赏吐芳花木,听闻着鸟鱼花香,内心该是何等欣慰。与那宏伟壮观的礼拜大殿及月台的严肃宗教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极佳。

在此,我还要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棵皂角树,这棵树是以前一位叫兰玉田的老阿訇生前种下的。为什么要种这样一棵树呢?有它的特殊用途,据伊斯兰教法规定,穆斯林去世后,殡埋之前,要为他的遗体进行清洗,洗净时,不能用化学的洗济,而要用天然的清洗济,于是就用皂角泡水来洗。所以这棵树对穆斯林的丧葬事宜是必不可少的。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开封

本文分享地址:《开封话题作文: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NQOEnwD2zyD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没有匹配到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