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观后感 > 归来电影观后感

归来电影观后感

投稿:修文字的鸽子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归来电影观后感》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归来电影观后感》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归来电影观后感作文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去影院看完张艺谋的新作《归来》,出来时眼睛都湿润了。近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里,这部电影数次戳中我的泪点,令我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来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归来电影观后感1

《归来》是张艺谋对特定历史下的自我解读,他用浓浓的东方伦理情怀,多元融合的文化背景,高超的电影叙事技巧,以及简约、洗炼的电影构图和镜头运用,为我们讲述了妻子等待丈夫,丈夫守候妻子的故事。影片在线性结构的推衍下,展示了风雨如晦的时代特色,揭露了年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与迫害,在客观剖析大时代的背景下,用温暖的亲情、动人的爱情表达导演对于“归来”的深刻理解。

爱情中,甘心守候。无论是冯婉瑜还是陆焉识,无论是文革前还是文革后,夫妻两人相互的等候与坚守都是这部片子中最令人感动的“情”。在陆焉识逃回家中敲门时,导演用特写将冯婉瑜的脸部表情完整呈现,满眼的泪水,慌张的表情,展现了冯婉瑜内心的激动与慌张,也暗示了她现实的苦楚与无奈;陆焉识与冯婉瑜屋外屋内光线的对比,隐含着两人的关系因外界的因素而产生的隔阂与距离。在陆焉识给冯婉瑜往门下塞信时,红色的纸张,沉重、惆怅的音乐表达出陆焉识心中的思念和深深的歉意,凸显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真挚情感。电影中最让人纠结的一幕便是冯婉瑜与陆焉识在火车站分离,镜头在丹丹、冯婉瑜、陆焉识与组织中的人中快速切换,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陆焉识与冯婉瑜声嘶力竭的哭喊,大提琴沉重、感伤的音乐为这痛苦时刻更添悲愁,将观众带入电影中,切身感受爱人别离的彻骨伤痛,

彰显了两人情感的坚守。“5号接焉识”的纸条,老旧的“陆焉识”的名牌^在细节中为我们展现了一种真诚且难得的爱情,心甘情愿守候一辈子的真挚。电影中对爱情的诠释让我们在物欲浮华的现代重感纯真与守候的不易。

亲情中,学会谅解。影片中丹丹与陆焉识的父女亲情也是一大亮点,从不认父亲到相认谅解的过程,不仅是亲情的回归,也是人与人心灵的靠近。影片开始时,陆焉识回到家中被丹丹碰到,丹丹与陆焉识,明亮与昏暗的关系对比,表现出的是两人情感的隔阂,暗示了丹丹的父爱的缺失,为下面丹丹去告状做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在帮助母亲恢复对陆焉识记忆时,黑白的老照片,父亲的位置全部被剪掉,用特写的拍摄方式强调了照片上的空缺,再次揭示了丹丹父爱的缺失,也展示出了文革的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悲惨与无奈。陆焉识接丹丹回家时,特写镜头将两人激动的神情完整展现,暖色调的使用不仅符合主人公的心情,也彰显了时代感与历史厚重感,突出了时代变迁下人的改变。电影中对亲情的解读让我们品味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亲情的不同内涵。

人性中,固守本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人性情感,在影片中,李主任这个角色的设置就是导演对于大时代下的一种人文关怀。在调查的人来到冯婉瑜家中时,全景的拍摄方式让观众直观的看到李主任的站位,一句“问问也是人之常情”展示的不仅是李主任的关怀,也是导演对于文革时代人的一种关怀,以及恪守人的善良本真的呼吁。冯婉瑜对丈夫此志不渝的等待,陆焉识对妻子心甘情愿的守候,丹丹对父亲的体谅,李主任对冯婉瑜的关心都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人性本真的体现。电影对人性的展现让我们在冰冷的文革时期感受到丝丝温暖。

《归来》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让我们在文革的时代背景下重新感受了爱情的真挚,亲情的伟大,人性的温暖。导演张艺谋再次用对历史寓意的构筑架起了历史与现代的桥梁,让我们在感受中反思,在反思中回顾社会发展史、个人成长史,慢慢积淀。

归来电影观后感2

对于《归来》,我第一次看它是在公映后不久,那时只当看了个“热闹”,还不太懂影片所要表达什么,很快也忘了这部电影。有缘在这学期影视鉴赏课上再次看到《归来》,结合两次所想也略微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似乎我对于一部电影的欣赏与理解也归来了。

先不得不说下这位我个人也挺喜欢的导演。张艺谋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电影集民族文化、社会思考、文化寻根和电影创新于一体。(他执著挖掘电影语言的潜力、追求构图的力度、意想的丰富和色彩的饱满,通过反常规的银幕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独特的艺术境界。)张导是摄影出身,而摄影在电影创作中,地位非凡,不仅涉及美学,涉及技术,还涉及镜头和调度,涉及表现人物内心和情绪,真正的好摄影几乎控制着每个镜头的质量,所以张导的大多电影中唯美的画面感十足,让欣赏者百看不厌。当然,《归来》是张大师时隔多年回归文艺风格,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归来吧!

电影主要说: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由于时代因素,被女儿阻止了他回家与妻子见面,一隔又是多年。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回家,却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认识眼前的他。深厚的感情、生活的变故,迫使陆焉识做出了对他来说最荒诞却又最合理的人生选择。

虽然有人评价说,张导自信地对文学骨架大刀阔斧改造而建立剧本时,戏剧和文学的薄弱便暴露得一览无余,觉得《归来》丝毫没有冲突力量。但是,我私下认为,就算这部电影不是各方面都合情合理,但它在对观看者的叙述中,让我们发自内心的伤感与深思,以艺术反观生活,让我们多多少少在自己人生阅历里长了些智慧。

陆焉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被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等恶劣环境,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碎了一地。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思,更让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并且在回忆里她成为他完美的归宿。他归来了,而记忆中的冯婉瑜又成了什么样呢?《归来》里的一句话――“文革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和冯婉瑜终于可以团聚,婉瑜失忆,陆焉识想尽办法也没能让她想起来。”二十多年的人生况味,近乎半生的孤独心酸,似乎归来的是陆焉识,永不归来的也是陆焉识。或许冯婉瑜是对的,“你不是陆焉识。”她能做的,只有在车站举着写着他名字的牌子,一天天的等,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我特别被电影最后的场景打动了:雪天的车站,陆焉识拿着写着自己名字的牌子,陪着冯婉瑜一起望向车站里走出的人群。有人说,“真正的爱并非相互凝视,而是共同朝向一个方向望去。”不知这里是不是有这个意思,但是我想他们早就将爱情修炼成了最完美的亲情。其实在我们每个旁观者的心里都会构造一个自己希望的好的结局,然而这在影片里没有。把原本可以美好的东西毁灭,这便是悲剧吧。

张导在悲怆与无奈中描绘了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因是那个让人无奈的时代。最后一幕的平静也可能真不是心灵的平静,而是无奈的接受现状。此时这不仅是个爱情悲剧,更是个时代悲剧,我不知道这一句话合不合适,只是觉得我们之前在对近代史的反思中,这句话似乎成了永恒的回答。不过,对于一段过往,我们确实得静下来认真反思,是人们迁就了时代,还是时代控制了我们,因为我们总要找到生活的归属感,坦荡追求自己的幸福。胡性能说,直到演职人员的名字出现在黑色的银幕上,他依旧被摁牢在座位上,被故事的余味所控制。我们在这种中国式的爱情及思想的中国式表达中,虽平平淡淡的,但心里怎么说,也得是久久不能平静吧。

(胡性能影评中的一段:“一个人在精神深处期待着陆焉识能够回到她的过去;另外一个人在现实里守候冯婉瑜能够回到他的当下和未来。彼此的坚持恰恰让两人无法在清醒的现实中重逢,这是两条铁轨相互守望的爱情,感人却又无望??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玫瑰花,也没有卿卿我我的境头,删繁就简的情感呈现是那样的含蓄内敛,中国式的爱情以及思想的中国式表达,让简约的剧情分泌出巨大的能量,直到演职人员的名字出现在黑色的银幕上,我依旧被摁牢在座位上,被故事的余味所控制”。)

归来电影观后感3

有幸在学校的组织下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这部电影引发了我的思考。

《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电影讲述了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平凡家庭的数十年。男主人公陆焉识被打成右派进行劳改,在转押途中偷偷溜走,只为回家能与妻女相见。女儿丹丹为了追逐自己的芭蕾梦想决定阻止自她3岁就远走的父亲与母亲相见。当陆焉识冒着重重风险回到家门口轻轻敲门的时候,女主人公冯宛瑜痛苦地选择了不与他相见,因为她听到了女儿回家的声音。陆焉识最终与冯宛瑜约好第二天早上8点在火车站相见。次日,在革委会的阻拦下,冯宛瑜只能眼睁睁看着陆焉识被带走,并在试图冲破阻拦使摔破了头,也为日后失忆埋下了病根。

命运总是弄人。文革不久就结束了,**后的陆焉识回到家中,发现即使与他划清界限,丹丹却没能继续她的芭蕾梦想,而是到工厂里做了一个平凡的女工。而此时的冯宛瑜――他日思夜想的爱人,竟然失忆了。由于在文革期间遭受的刺激,再加上那次意外中头部受伤,冯宛瑜再也不认识陆焉识了。而陆焉识没有放弃唤醒她的记忆,他一直在努力。就这样,她不认识照顾她的他,他不放弃唤醒他最爱的她。他们相濡以沫,共同走完了一生。

诚然,用“失忆”作为表现爱的背景的确老套,但是通过陈道明和巩俐的生动表演,我真正体会到了那个特殊时代里的爱情、亲情。也许十几年未曾相见的两人早已忘记对方的长相,但心中的那个“他”和“她”永远存在。冯宛瑜与女儿相依为命十几年,共同等待着陆焉识的归来;陆焉识随后又用后半辈子的时间,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营造一个港湾,等待着失忆后的她的归来。

只有家,才是温馨的港湾。家中有亲情、爱情。当我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时,不时袭来的失落感让我们思念家的温馨。长夜里,正如漂泊在外的航船缓缓倾诉着对母港眷恋,羁旅四方的游子高歌一曲,感叹巨石压身般的乡愁,家愁。离家的心早已伤痕累累,而家是治疗伤痛的最好地方,它会慢慢冲淡伤痛,会让我们忘记悲伤的昨天,会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精彩。

只有家,才是永远的港湾。爱人、亲人会永远等待着离人的归来,就像航船的母港永远不会拒绝它的停靠。陆焉识走了,冯婉瑜带着女儿一直等待着他的归来;冯婉瑜的记忆走了,陆焉识就一个人默默地照顾她,用后半生的时间等待她的归来。家在,人未归,就会有令人感动的永远的等待与归来。我不禁想起古人。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但当他们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或者看到芜山野岭的数缕轻烟,又怎么能不忆起美好的家、美好的人,涌出万般感慨呢?

小时候,家对我们来说就是母亲在的地方。母亲的温柔伴随着我们成长。长大后,爱人在的地方就是家。两个人带着孩子,同甘共苦,一起经历风雨、享受阳光,共同为生活而前进。珍惜彼此,共度一生。也许会遭遇很多不完美,也许会有人先离开,但生活本是如此,所以我们经历过,便一生无悔。就

像电影最后,冯婉瑜依然每个月都去火车站等待陆焉识的归来;陆焉识则每个月都会去火车站接冯婉瑜回家。虽然记忆不在,但爱还在,他们依旧会为彼此等待下去??

家是永远的温馨港湾。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观后感

本文分享地址:《归来电影观后感作文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NIMgnwD1Dxj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