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读书笔记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

投稿:红枫锁秋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作文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小堡村,作者的故乡,有着中国千百万个村庄相似的经历,在每一个这样的村庄里,都有一个中国,有一个影响或被影响,忽略或被忽略的国度,一个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低至尘埃的小局部。下面是相关的范文,快来围观吧。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篇一】

熊培云在写这本书之前,先是写过一篇“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的田野调查,浮光掠影地讲述了当地农民几十年来的生存状态与生活变迁。后来几经波折,时隔几年,终于决定离开紧张而喧闹的都市,回到故乡幽僻荒原的村庄,写起他的村庄。本书写作是以作者老家农村为原点扩散到周围村庄、一个县、一个省乃至全国,包括他所亲历的城市文明、他所了解的国外乡村生活。涉及的内容,既有作者三十余年的亲身生活阅历与见证,有过去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同时不忘打捞民国时期那一代乡村建设者的努力与曲折,作者试图以自己的方式解释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探寻历史何以至此。

“农村是中国的大后方,是转型期中国的根据地,而农民正是中国社会金字塔的地基,是藏于泥土的一部分。”这是作者对农村在我国发展中的定位,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否发展经济就一定要以牺牲农村为代价?放眼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农业往往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如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而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我国却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如何提高我国的农业水平,为顶层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需要我们重拾《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中提到的小岗村当年土改的智慧,使农民的农业生产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这应当是发展者所关注的重点。城市化是大势所趋,但也应该合理规划,做好相关的辅助工作。只有在充分保障公民权利,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户籍制度的壁垒,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当农民意识到土体不是他们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本,他们的生活不会因为失去土地而无所依靠,社会和政府能够做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则拆迁不会再如战争一般充满硝烟与鲜血。

城市化与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乡村的终结。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们回到乡村的逆城市化是城市极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正如作者所说:“没有乡村,城市就像一个无根的漂浮物。”城市化与乡村并不对立,而应该城市化是乡村的复兴,政府如果能在城市化中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乡村也可能对城市病的消除起到有效作用,如作者所说:“乡村可以分解城市的极端发展,避免它们膨胀成一个巨大的怪胎。”这可以从“北上广”等大城市如今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可以看出,而近年来兴起的农家乐正说明了乡村才是人们的理想休憩之所。无论城市生活如何流光溢彩,乡村才是我们的家,每年的春运便是最好的说明。那些工作在城市的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回到乡村,这一切只是应为我们热爱自己的家园与土地,不在于它是否富饶,不在于我们有多大成就,而在于我们在那里度过了流金岁月,我们终会回去,因为那是安顿灵魂的所在。

我很庆幸,我留在我的村庄,我将见证他的变化,和他一起生长。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篇二】

与其说熊培云先生的文笔是无华质朴的,我倒觉着其笔触可分为两类。当其谈至自身故乡的回忆感慨时,他的笔头是极为煽情和极具文采的;当写到对于政府决策的见解时,其文字又变得相当有穿透力,干练又客观,用象征性非常强的语言来精准阐述事实,并在客观的基础上能够一针见血地表达观点。叙述与论点相结合,在仔细的调查之上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整本书主题其实定得不算特别专研,但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作者在非常认真地反思城与乡之间的问题,城乡问题不止,反思不停。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作者的思考都是有依据且引人深思的。

我先前提到过,作者在写到对于自己故乡的回忆感慨时的笔触特别具有煽动感。我的故乡不在农村,但是我的父母的故乡都在。母亲早早地进了镇,倒是父亲一直享受着乡里的生活,直到他考入高中。至今他都会津津乐道地讲解他儿时在村里快乐的回忆,那里的水清蔬绿,那里邻里和睦玩伴亲昵,但在庸庸碌碌的城市生活中,我每年跟随他看望其故乡的次数不会多于两次。作者在整本书中的开篇便以故乡的古树被运进城里来反映出社会中的问题,书中的他“在梦里,拼命地想找回那棵树,然而一切无济于事,竟至哭醒”,其中沉痛的心情满溢而出。人挪活,树挪死。其实不妨以树喻人,纵观建国后的农村,土地改革把土地从地主手中交给农民;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又将土地从农民手中一股脑地收归集体所有,对于农民心理的反转打击可谓巨大,紧随其后的文革更是对全国的摧残。我们的农村经历了太多盲目追随苏联而产生的畸形改革政策,然而城市的建设却在建国后一跃而起,经济建设急速发展,赤裸裸的对比之下产生的是农民向城市的“大逃亡”。

以树喻人,村里的古树是它最根深蒂固的良好资源之一,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似乎向来都非常理所当然地接受农村为城市注入新鲜血液,将其看作是城市的坚实后盾。农村的年轻人们被灌输着许许多多上一代人对城市生活的憧憬希冀,在怀着对自身故乡的自卑情绪下奋勇拼搏,指望着离开这个曾经的居留地,扑向城市美好却诡秘且不见底的怀抱中。他们热血洋溢,付出相较城中人数十倍的努力只为走向心中的伊甸园,而抛却那座“落后”的砖瓦屋。当他们在城市中跌打滚爬,遭到户籍政策的打压和滔天的文化冲击渐渐颠沛流离后,转念回想起心中那个熟悉又陌生的故乡。而翻越过汹涌的水浪轧过漫长的铁道重新踏上那片土地的一刹那,他们却清楚地发现自己的故乡正在沦陷。现代化的楼房乖戾地屹立着成为政府互相博弈的工具,原有净土已经烟消云散,但人死了地还在,留下的也只有地了。这种拨开云雾终见虚无的讽刺感赤裸裸地扎在许许多多无法离开故乡,也无法真正回到故乡的人身上。“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人之本能回归故土,但“土”依在,“故”却只蹲在了记忆里。农民们看着余留下来的土,也不知现在的土是否会沦为未来的“故土”,他们只能在国家的土上继续当一个农民,他们是城市坚实的后盾,肝胆相照肝脑涂地,即便进退两难。

面对利益剥削,面对阿谀奉承的风生水起,面对桎梏般的权利束缚,一些农民们失去了地权,甚至几乎失去了人权。他们的反抗在强权者眼中微不足道,无法诉求更无人倾听,沦为最直接的受害者。村长捧着短期利益,将古树投注于他城的锦绣江山来“添砖加瓦”,却对农村的面目全非熟视无睹,或许其职位也非“人性”和“人权”选择而出,仅仅是“利益”堆砌的产物罢了。农民们丢了梦想,丢了故乡,终于没了思想,他们守着曾经眷恋的却不再耕作的地,守着不见原貌的故乡,等候着若干年回归的或再也不回的子子孙孙。可悲的是,在演变成极度城乡两极分化的进程中,我们为城市的大力发展沾沾自喜,将碾压农民的行为标注成词典中“改革”、“建设”的释义,我们毁了农村的精神家园,使得城市贪婪地吞噬农民的故乡,并把这称为“城乡一体化”。

不得不说熊培云先生的理论构架处处分明,探讨的主旨也颇具辩论性,但其想法的本质是十分淳朴和浪漫的,充满对农村生活的关怀和尊敬。中国的改革建设数十载,我们是否能重新找回农村的根,引领进退两难的农民重至安稳?过去已不可变,未来亦不可测,只愿一切心中有故乡的人都回归人生夙愿,而非迷失在繁华的角落里。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篇三】

去年的一次旅行中,邂逅了这本熊培云所著《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由于个人的原因,大部头的书籍我都喜欢在较为完整的旅途,相对空闲的业余时间去读,所以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四个多月。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观感。

小堡村,作者的故乡,有着中国千百万个村庄相似的经历,在每一个这样的村庄里,都有一个中国,有一个影响或被影响,忽略或被忽略的国度,一个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低至尘埃的小局部。小堡村晒场边上的古树,之于作者,之于小堡村,无异于方尖碑之于协和广场,艾菲尔铁塔之于巴黎。他认为,即使是出于审美或者某种心理层面的需要,那个树也应该永远留存。正是这样一棵古树,却被树贩子里应外合,连根刨出,然后运走。运走的,也许,就是故乡的精神寄托,正是这样一种对中国村庄中精神的被抽离,作者开始反思中国社会。整本书,感觉像是一种散文体的精神寄托,有无助,有彷徨,有思考,有希望。但是,全书对于中国农村的现状分析,远没有想象中那般入木三分。全书关注较多的是农村的基层民主,但是感觉,每到关键之处总会戛然而止,未能触及实质,对于农村现状,也只是止于大声疾呼。全书可以作为一篇一篇描写中国农村的散文来看,虽然罗列了很多大师的观点、理论,但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却难与大师相提并论。读至文末,有些怅然若失。怅然若失的,不是不忍释卷,而是和很多同类型的书籍一样,对于农村的整体描述,都如同隔靴搔痒,并没有过多的启迪。对于这本书,我更喜欢把它看作散文体的故乡。

正如作者文末所说的那样,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也许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就是那个卧于水墨画之中、唤做天堂的故乡。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读书笔记

本文分享地址:《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作文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NENcnwDzj0D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