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尼希米记》读后感》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尼希米记》读后感》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尼希米记》读后感作文2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我们都知道要想举事成功,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成事。而尼希米恰恰具备了这三要素:首先他是耶和华神所拣选和预备建城墙的领袖,此时正值他年富力强,而时机业已成熟,此谓应合了“天时”;当耶路撒冷的信仰中心“圣殿”建成后,保护圣殿与圣城不受外族恣意侵扰的城墙修筑和修复,成为了该地所急需和必备的防御建筑,故应合了“地利”要素;而“人和”则是否是“民心所向”的项目?如能得到从上至下所有人力关系资源的拥戴与支持,特别是得到统治君王的授权,圣城百姓的积极参与,就已经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必须要预设目标(立项)、资金资源、实施计划、团队建设、规章制度、执行力监管与激励机制、达到预期目标后的展业计划等,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否则将导致全盘计划进度受阻或停滞,丧失先机。
一.从设定目标看尼希米的使命感:
当被掳犹太人的后裔尼希米还担任波斯王亚达薜西一世酒政的时候,耶路撒冷的圣殿和城市建筑已经完成。但城墙被拆毁,城门被焚烧,导致圣城频频遭到外族的恣意侵扰,城中的以色列民为此苦不堪言。
此时此刻,上帝在尼希米身上的计划开始做工,耶和华神放在他内心深处的灵受感发动,他必须回耶路撒冷带领百姓建筑和修复城墙、城门,构筑城市防御体系,让上帝所拣选的以色列民重修与神的关系,且在所赐之地尊主为大、安居乐业,成为了他此生所在完成的终极使命。
二.从寻求资金资源来看尼希米的情商与智商: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资金资源,再好的计划只能束之高阁。所以,要想使目标启动,一是必须要有启动资金,二是要有强有力的人脉资源支持才能顺利开展。
“万事开头难”,这时的尼希米因其身份特殊,必须要得到波斯王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才会有个良好的开局。他便以能引起心理共鸣的方式,当着王后的面向王述说他的忧虑(不想做个自私的不孝子孙),让王和王后感同身受地接受他的请求,进而他又一鼓作气回答了王提出的所有问题(当王提出这些问题时,也是考验尼希米是否对达到目标有计划和是否有能力担纲?),同时也顺带提出要求,一方面表明他非常有主张和主见,得到了王内心的赞许与大大地支持(此时的王也为有这样一个部下而感到骄傲,不枉带在身边多年。);
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做事考虑周全,跟王要诏书(相当于要授权和要政策扶持),再要建设物资(相当于通告天下,修城墙也是王的意思),王又派军队护送,如此一来可谓皆大欢喜:王向世人表明他是一个好王,尼希米不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同时也成为了身负皇命的钦差大臣。
三.从沿途大肆宣扬来看尼希米的心理战: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尼希米带着物资和王的谕旨在军队护送下,浩浩荡荡地回到耶路撒冷,让沿途的民众从中看到了他建城墙是有靠山、有权柄和有能力、有决心的。当消息传到耶路撒冷时,使那些遭大难、受凌辱的以色列民看到了希望,让那些处于观望中的民众得到了激励。
四.从确定计划到建设团队来看尼希米行事的慎密与周全:
计划实施前,必须要充分、仔细地分析和调研项目所在地的各个环节,各种制约因素,以及可能面临的各种可见不可见的困难,要因地制宜,不可冲动和盲目决策,要争取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后,不因有权有势而妄自尊大,而是非常接地气地在不打草惊蛇以免引起敌意的情况下,先暗地里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摸不清他的计划而不敢轻举妄动。
他很清楚地知道,如此大张旗鼓地回来,必须要一举成功。他靠着耶和华神所赐的信心与智慧,在完成总建造方案策划后,在第一时间召集所有犹大平民、祭司、贵胄、官长和其余作工的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鼓作气地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在灵里被感动而“要起来建造”,因这计划是如此的科学、合理和完美。
五.从分派任务和防御分工来看尼希米的管理艺术与危机处置能力:
尼希米按建造团队中各人技能所长,各家地理环境位置进行派工,以责任制的方式进行划分,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中最有智慧的分工方式:让靠近城墙边的各家各户口,在家门口对着房屋建造城墙。此举看是平常的分工合理,实则是有大大的属灵智慧在其中。
试想,每家每户邻里之间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建造,这无形中已经引入了彼此竞争意识,相信在这种氛围下,谁也不会甘心落后而被邻居嘲笑的。(从属灵的层面来讲,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好,不能讨神的喜悦,又如何能带动和影响别人来信主呢?)
而这股彼此较劲亦形成了积极的正能量,全力以赴、人人奋勇争先的精神,便在整个城墙城门建造和修复工程的过程中迅速漫延开来,使得建造城墙这一大工程可以在短短52天内建造完成。
建造期间,一方面遭到敌国(就像是项目的竞争对手)的骚扰和破坏,对此他靠着耶和华神的旨意“你们听见角声在那里、就聚集到我们那里去.我们的 神必为我们争战。”【尼四:20】建立了(企业内部)防护和应对预警机制,不会因此分心而耽延建造,迫使敌国的捣乱计谋败露不能得逞;另一方面,大部分平民还是因物资匮乏而无力建造。
此时,做为一个领袖,尼希米及时召开检讨大会,以完成目标为导向,教训斥责资财丰厚的贵胄和官长,告诫他们要以大局为重,不可因一已私欲在国家尚不稳固,建造项目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还去盘剥百姓,也不敬自己的神,这样做“难免我们的仇敌外邦人毁谤我们。
且他以身作则,现身说法,从自身做起,带头免除一切利息(不利团结和协作的因素)。还告诉所有人,做为管理层成员,他们都身先士卒,每个人都是在为城墙作工。他和他的团队不但从未按职位支取俸禄,也从未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并且我恒心修造城墙、并没有置买田地.我的仆人也都聚集在那里作工。”【尼五:16】还自掏腰包与民同吃同住。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游刃有余又不失礼仪地靠着祷告“神阿、求你坚固我的手。”处理所有事务。
这样一位只求神纪念,凡事靠着祷告坚立信心的有智慧、有能力、有魄力、有原则、有格局、有亲和力的领袖,所谋之事一定成功。
六.从项目完成后续管理来看尼希米的守疆之道:
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但这一切在尼希米心中都不是事,城墙建造完成后,他将这一切完全归功于是耶和华神的保守和作为,“我们一切仇敌、四围的外邦人、听见了便惧怕、愁眉不展,因为见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们的 神。”【尼六:16】这提醒我们,靠着耶和华神就没有难成的事。
尼希米为巩固成果,开始制定耶路撒冷城池管理条例,他激发所有建造者为捍卫自己的劳动成果去“各按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对面之处。”并用角声来统一号令,统一指挥,统一目标,避免了多重领导或瞎指挥。
最关键之处是在城墙建成后,他非常清楚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得民心就必须要注重信仰上的统一,加强信仰根基的学习,调养遵守诫命法度的习惯,树立有敬畏之心的民众才是立国安邦之本。
于是,他又启用了通晓耶和华神籍着摩西传授律法书内容的文士以斯拉,以政权管理者的名义要求所有以色列民归正信仰,必须明白和遵守耶和华神所赐的律法,学习谦卑顺服,在耶和华神的面前且认罪悔改,弟兄姐妹们在一起守节期就有大喜乐,重温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蹈复辙再被耶和华神所离弃。
七.从阶段性发展进程来看尼希米的统率意识:
当这一切都达成且安顿好所有事务后,尼希米清楚稳定的政治局势必须复兴宗教,统一思想且归正律法,他率领犹大地的居民向耶和华神起誓立约:“谨守遵行耶和华我们主的一切诫命、典章、律例。”按时奉献,彼此祝福。“因这一切的事、我们立确实的约、写在册上.我们的首领、利未人、和祭司、都签了名。”【尼九:38】
尼希米:“我的 神阿、求你记念我、施恩与我”。
八.从量变到质变来看尼希米的展业格局:
按《出埃及记》中对以色列十二支派和职分划分,派定担纲圣城各管辖事务,并分散到圣城以外的地域进行职守,将一切工作按部就班地有序展开,将耶和华神所赐的律例、典章、法度、诫命和节期定律带入到各地谨守。以此弘扬和传播真神正道,让天下人都可以学习和效法,同时领受上帝的祝福。
“百姓的首领住在耶路撒冷.其余的百姓掣签、每十人中使一人来住在圣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别的城邑。凡甘心乐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为他们祝福。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尼提宁、和所罗门仆人的后裔、都住在犹大城邑、各在自己的地业中、本省的首领、住在耶路撒冷的、记在下面。”【尼十一:1~3】
结束语:
至此,通过上述对尼希米个人几点浅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尼希米是一个在内心深处全然仰仗耶和华神领袖,一个纯粹的凡事以耶和华神为本的,靠祷告而获得属天智慧的,具有超然管理能力与心怀坦荡的领袖。从所罗巴伯建圣殿、圣城,到后期以斯拉出面一起归正信仰;又到尼希米受天命建造城墙,再次调动以斯拉配合传授耶和华神之律法并传播出去。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切事件的发生,绝不是某个人的心血来潮或是临时起意,而是源自上帝的预备和带领。籍此,我们反观我们现在所思所行的一切事物,若是靠着发至内心的祷告和交托,凡有平安者,皆是源自神的计划且有神的恩赐,让我们像经文中所述的:“···祭司以斯拉将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尼八:2】,成为一个明白人。
愿我们成为一个心中有圣殿,身体如圣城,思想若保障的明白人!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尼希米记》读后感作文2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YMcnwD5Dz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