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一对跨越数百年的难兄难弟小小说》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一对跨越数百年的难兄难弟小小说》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一对跨越数百年的难兄难弟小小说作文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柳永,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是北宋第一个全力写词的作家,是我国古代诗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妙语佳句,流传千古。唐伯虎,明朝人,擅长丹青、精于书法、工于诗文,名闻天下,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历史的渺渺烟云,一晃而过,时光在这两个人身上打下的烙印却如出一辙:一样的才华卓绝,一样的坎坷失意,一样的风流潇洒,一样的狂放不羁,一样的自命不凡,一样的孤独寂寞,一样的被社会边缘化,一样的被人们视为异类。可赞可叹,可悲可怜,可歌可泣,可批可贬,同病相怜,感同身受,堪称一对相隔数百年的难兄难弟。
名气大,才情高,成就斐然
说到名气,柳永在他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娱乐界的大腕,火遍全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他的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达到“凡有井水饮处,皆有歌柳词”的境界,知名度高到皇帝在娱乐时都要以他的词助兴,秒杀现在一切靠炒作绯闻赚取噱头的娱乐明星,在没有电话没有报纸没有互联网传播靠驿站快马传递信息的时代,柳永的名气如此之大,自身实力是可想而知。
唐伯虎当年的名气也毫不逊色,他从小被人认为天才,十一岁就中了秀才。当时家乡有一位首屈一指的大名士、老泰斗吴宽,成化八年状元,曾官至礼部尚书,吴宽回乡丁忧期间,唐伯虎写了一篇文章前去拜谒,文章写得气势磅礴,用词精准,颇有六朝遗风。吴宽看罢,不禁拍案叫绝:“我们苏州还有这样的人才?”在吴宽的盛赞下,唐伯虎的才名,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吴中,甚至全国。
论才情,如今的我们提到相思情深,首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晨晓送别,“杨柳岸,晓风残月”营造的清幽冷清的画面,应情应景;“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此等语,外人不能道也。所有这些不致使我们干瘪苍白的诗情画意都多亏了柳永。他的名气才情,连东坡也羡慕。南宋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能使才大如海的苏东坡起一时雄竞之心,柳永之才可见一斑。
说到才情,唐伯虎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也绝非浪得虚名,他擅山水、人物、花鸟,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尤其是他笔下的仕女、历史典故,人物生动,勾勒准确,设色淡雅,堪称一绝,年纪轻轻就已经蜚声大明文坛。
论成就,柳永对词的贡献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他大量创作慢词,彻底改变了以往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柳永以前,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而他一人就创作了一百多首。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更重要的是他将赋法移植入词,抒情词往往具有一定的叙事色彩,后来的秦观、周邦彦、黄庭坚等大词人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均受惠于柳永,柳永对后世词坛有深邃悠远的影响。
唐伯虎山水画的成就最大,他打破门户之见,综合南北二派,弘扬以文入画的传统,同时,他把诗书画有机结合起来,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诗情与画意的紧密结合,他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文人中的异类,正统文化的放逐者
柳永年轻时踌躇满志,应试科举,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写道:“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本是书生意气,本是发泄牢骚和不满,但柳永的词太火了,一写出来立马广为传唱,传到宫里,传到皇帝耳朵里去了。及到后来,柳永科举进第,进士放榜时,仁宗一句:“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且去填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皇帝不买他的帐,自此柳永仕宦的道路被彻底堵死了。他天涯羁旅,一头扎进勾栏瓦肆之间,开始了他饮酒狂歌空度日,朝朝楚馆,夜夜秦楼,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日子,并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百年之后,唐伯虎步了柳永的后尘,因口出狂言,走上一条不归路。弘治十一年,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伯虎在考试前的一次酒宴上,当着平生关系最好同为“江南四大才子”的另三个人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的面,成竹在胸地说: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他果然不负众望,在这次乡试中,考得第一名,成为应天府的解元。唐伯虎蟾宫折桂,应天府无人不知,江南地无人不晓,当时人都叫他唐解元。
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赴京参加会试,满腹才华的他满以为自己定可以名标金榜,扬名天下,他的目标已不再是考中一个小小的进士,他将挑战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连中三元!可是命运有时候是很残酷的。
赶考期间,他获邀与江南巨富、前科举人徐经(徐霞客曾祖父)结伴赴京参加会试,二人终日高头大马往来,颇为高调。会试结束后,众人在客栈里七嘴八舌的议论谁能够夺得会元,唐伯虎意气风发之下口无遮拦说出了一句话:“诸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会元!”。以江南名士自居,天纵逸才的唐伯虎自恃才高,狂妄自负,完全没想到这句话被有心人利用,引来杀身之祸,断送了大好前程。
在这一年的会试中,考官出了一道让人十分费解的题目,据说当年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没能找到题目的出处,还有人只好交了白卷,只有两份卷子写出了完美的答案。这两份卷子的作者一个是唐伯虎,另一个就是徐经。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答出来说明你才华横溢,答不出来说明你水平不够,可关键是,唐伯虎说那句话的时候,成绩还没出来,你怎么就能提前预知呢,更何况听他说那句话的不再是他的好朋友,而是他的对手和敌人。很快,江阴巨富徐经花巨资贿赂考官并购买试题一事被人告发,唐伯虎参与其事,以合谋舞弊的罪名被牵连下狱。科场舞弊和如今的高考作弊一样,性质很恶劣,后果很严重。会试舞弊,虽不至于脑袋搬家,但亦属触犯刑律之重罪。此事引起了皇帝的关注,经过审理,案件内部判决如下:
主考官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合谋作弊查无实据,但其仆人确系出卖考题给徐经,失察行为成立。结论:勒令退休。
江阴举人徐经:购买考题查实,作弊行为成立。结论: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吴县举人唐寅:……。结论: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给事中华:胡乱告状,所言不实。结论:贬官。
可笑的是告状的人被判胡乱告状,所言不实,被贬官。而被告的人也同样罪不可恕。《明史》中隐隐提到这是一场冤案,有人看上了主考官程敏政的位置,于是唆使他人诬告他接受江南举子徐经重贿,然后泄露考题给徐经。唐伯虎与徐经结伴而来,未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加上其他人的诬陷,于是有此牢狱之灾,徐经、唐伯虎不过是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但从此,唐伯虎晋升仕途的门被关死了,高居庙堂的梦彻底碎了,他耻于为吏,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遍游名山大川,迷恋青楼柳巷,开始他日日饮酒,夜夜笙歌的放旷不检生活。
风流天下闻
文人失意于仕途,不是归隐就是纵情声色,柳永和唐伯虎选择了纵情声色这条路,并一条道跑到黑。
柳永在青楼教坊中是歌妓们追捧的人物,他写出的词,可以让歌妓们“声”价倍涨。京城名妓无不敬重仰慕他,以得见为荣。所以当时妓家的口号是:“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真情,凑钱为他安葬。出殡之日,只见一片缟素,哀声震地,满城妓家,无人不到。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直到高宗南渡之后,此风方止。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群花理丧,自古以来,也只有柳永有这份殊荣。《全宋词》收录柳永词212首,其中描写歌妓的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他以歌妓为主要表现对象,受人诟病,被人指责 “薄于操行”。但唐宋时期文人与歌妓交往,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甚至被当作一种风流雅事。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更别提那些歌妓,他们甚至连人都不是,只是物品,甚至还没有一头健壮的牲口值钱。但柳永一样以平等的态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描写她们,写她们的才貌风姿,写他们的性情品格,写他们的坎坷不幸,写她们对生活的向往,写他们对爱情的追求,以她们的痛苦为痛苦,以她们的忧愁为忧愁,把她们当作人来表现。无数文人落得青楼薄幸名,而柳永以他的有情和真情在文学世界有如鹤立鸡群,开创了另一番天地。
说起唐伯虎,人们眼前会浮现出民间传说和影视故事中的形象,才华横溢,浪漫非凡,“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三笑点秋香”“家有九美”等,到了近代,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郭德纲的喜剧电影《三笑之才子佳人》,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一次次被搬上银幕,以至于唐伯虎风流的名气甚至超过了作画的名气,人们的兴趣点似乎都聚焦在他如何风流倜傥,如何风流而不下流,如何整日价流连在勾栏瓦肆间,与众多歌妓山盟海誓、打情骂俏的香艳八卦上。虽然史学界一再证明唐伯虎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三餐不继,后半生靠卖画为生,从未点过秋香,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后世人心中风流才子的形象。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人的人生理想,胸怀天下,兼济苍生是读书人的人生抱负,柳永和唐伯虎真的像表面那样狂放不羁,肆意洒脱吗,真的从内心深处淡泊名利,厌倦官场吗,骨子里他们真的甘心吗?
柳永生于一个传统读书奉儒之家,祖父柳崇是有名的处士,父辈俱为显官。如果柳永真能彻底放弃功名,也无需把名字由柳三变改为柳永,到处干谒名公重臣,以求进取。据传那首著名的《望海潮》,浓墨重彩写尽了杭州的富丽繁华,就是为求见孙何而作。柳永与孙何为布衣之交,孙何官居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门禁甚严。柳永功名失意,流浪江湖,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想要求见孙何而不得,就作一首《望海潮》,请相熟的歌妓在宴会上献唱这首词。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却没有提拔他。但词是绝妙好词,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此词流传到江北,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原来金兵南侵,却是由柳永的词而起。若是真的,柳永当是第一个因词改变时事的词人了,也不枉他自封“白衣卿相”。然而这是乡间野老引出来的遐想,在历史上做不得准。
后皇帝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满腹才华却一生落魄,表面上看,柳永放浪形骸,不屑功名,不求富贵,沉溺于秦楼楚馆,烟花柳巷的市井生活,但骨子里还是摆脱不掉对俗世功名的眷恋和依赖,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他放浪形骸的外表下,除了自我精神的拯救,又何尝不是一种抗争,只不过内心的矛盾纠结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唐伯虎曾咏诗言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是何等的洒脱惬意,如果真是如此豁达,他也不会去做宁王的幕僚。唐伯虎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宁王朱宸濠来到他身边,伸出了手――将他推向了更低谷。朱宸濠为了扩充私人势力,力邀他赴南昌幕府效力,半年之后,他觉察到宁王图谋不轨,意欲谋反,太平盛世谁干这造反让脑袋搬家的事,唐伯虎知道内情后唬得三魂出窍,想溜号没那么容易,知道那么多内情,谁肯放你走,面对着生命的威胁,唐伯虎想出了绝招――装疯,别人装疯都是吃屎,唐伯虎装疯也装得有格调――裸奔,这估计是最早的行为艺术,还经常高呼:我是宁王的贵客。宁王丢不起这个人,赶紧把他打发走了。他离开南昌不久,爆发了明史上著名的“宸濠之乱”。文武兼具的大儒阳明率兵平叛,事态很快平息。唐伯虎因涉案不深,被阳明赦免,但从此之后他的生活可以说是彻底堕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只有那首桃花歌诉说着他的心声: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柳永和唐伯虎,仕途的失意,精神的痛苦,反倒使他们的艺术天赋在创作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于他们本人而言,或许很不幸,可对于中华文化来说,则是幸事一桩。当年那些春风得意,披红挂彩的状元,我们不记得是谁了,大宋大明的官场少了位精明干练或善于钻营的官僚,而对于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来说,则多了个作品等身、享誉后世的大家。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一对跨越数百年的难兄难弟小小说作文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YMMnwD3zy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