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小学四年级成长的故事作文》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小学四年级成长的故事作文》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小学四年级成长的故事作文6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受很多伤,会哭泣悲伤,会觉得痛。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明白。痛过了,便坚强了;跨过了,便成熟了;傻过了,便懂得了适时的珍惜与放弃。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成长的故事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长的故事作文(一)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故事,每一次的发生都令我难以忘怀。他们每一个历程都有我精心“编织”出来,令我最难以忘怀,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一件事现在就请我为你们讲述一下吧!
小的时候我说调皮也不调皮,说淘气也不淘气。就是好奇,什么都想试一下,连刷牙洗脸这些平常小事都不放过。一次给小鸡“接生”让爸爸妈妈嘲笑了我好久。
在我六岁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在乡下玩。一次,偶然间的看到了一只母鸡正在孵蛋,那时候安静得很。突然听到蛋壳破碎的声音,虽然声音很小但依然听得很清楚。这时候母鸡开始下地吃喝了。这时候,我就走进围栏来到鸡窝面前,要看小鸡出生。“啪啪……”好多声,在小鸡的不懈努力下,蛋壳开始破了一个小洞,小鸡费了很大的力气,就卧在蛋壳里歇息歇息。我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睁着,看小鸡。小鸡好可爱呀!就是身上还湿漉漉的。我等着小鸡再次啄蛋壳,果然小鸡又开始啄了起来。可废了大半天的力气蛋壳完好无损,我开始心疼起小鸡来了,因为它们用生命撞击着对于他们来说坚如磐石的蛋壳。我真感到心痛无比,就伸出手把蛋壳一点一点的剥开,渐渐地小鸡露出来了。“叽叽”的叫着好像在感谢我。我还想再去剥第二个的时候,这时候老母鸡来了,它扑扇着翅膀赶我走,“咕咕咕咕”的叫着威胁我。我只好走了。到爸爸妈妈跟前,把心中的委屈给爸爸妈妈说了一遍,爸爸妈妈只是笑、不停的笑,我莫名其妙,小鸡那么可怜我帮了小鸡,而母鸡却去不让我实行。终于密妈妈不笑了,就告诉了我:“孩子,小鸡是不能‘接生’的。因为它这是人生的第一份考验,你把它的考验毁了。它就不能生存了,懂吗?就像人,有各种磨练的。”妈妈所说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然后我搔搔后脑,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这就是我成长的故事,你有吗?经历过吗?拿出来听听?
成长的故事作文(二)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曾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难忘的,有趣的,快乐的,悲伤的……但有一件事给我的教育最深刻,让我至今难忘。
我吃饭的时候有个坏毛病,就是一边吃着饭,一边掉米粒,饭吃完了碗里还要剩一些。每到这时候妈妈都要批评我,可我呢,总是不屑一顾的嚷嚷:“哎呀,别说了!不就是几粒米嘛,值得那么节约吗?现在又不是旧社会!”妈妈无奈的摇摇头说:“孩子,现在的生活虽然好了,但仍然要珍惜粮食,因为农民伯伯种庄稼是很辛苦的!”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好像是明白了。可下次吃饭我仍旧故伎重演,这件事情让爸爸妈妈很头疼。
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专程带我去了一趟农村。在那里,我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对碗里的白米有了不一样的定义。我看到了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也看到了他们挥汗如雨的感人情景。
早上,当我还沉浸在甜蜜梦乡的时候,农民伯伯们早已扛着锄头,踏着露水下地劳动了。等我吃过早饭跑到田埂上玩的时候,地里的劳动场景已经是热火朝天了。几乎每个农民的肩上都搭着一条白毛巾,有的在给庄稼浇水,有的在除虫,有的在金黄的麦田里收割,有的则泡在绿油油的稻田里拔草……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变成了一个高温的大蒸笼,农民伯伯就在这蒸笼里挥汗如雨。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紧紧地贴在身上,密密的汗珠凝结在黝黑的脸颊上,有时候会倏然滚落到泥土里,那场面真的很感人!
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的身旁,她意味深长的对我说:“孩子,看到了吗?农民伯伯是多么辛苦呀!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辛勤耕作,培育和收获来的,每一粒米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呀!”
“妈妈,我明白了!”我大声的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妈妈疼爱的摸了摸我的头,欣慰的笑了。
自从那一天起,我彻底改掉了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开始珍惜每一粒米,因为那是对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尊重。勤俭节约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是我的成长故事,怎么样,你受到启发了吗?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 四年级上册
本文分享地址:《小学四年级成长的故事作文6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UOMnwD2Tw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