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投稿:中原一点白 时间:1周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16篇)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

我的家乡是福建,向海而生,四处讨生活的福建人在哪里都有自己的食物家园。走南闯北,涉足海外,依然不改的家乡风俗就是那一碗热腾腾的馄饨。

大街小巷里,放眼望去,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店,小挑馄饨的名称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变得有些名不副实,由走街串巷一根挑子到别具风味的小店。慢慢地美食街上的馄饨店都成为了特色小吃店,但店里的吆喝声依然不改曾经的经典。每次回家乡,只要能吃到馄饨,听到那地道的家乡吆喝声我就心满意足了。

馄饨是一种汤食,汤食中的馅儿满足了口感和味觉的需求,而汤流进了我们的胃里,温暖了我们的整个身体。人们常说,福建的馄饨就有那一种鲜美味,在不知不觉间,这也成了我们的地理标签,于是,回家的人,要吃一碗家乡的馄饨也就演化成了家乡的习俗。

记得我第一次吃馄饨还是几年前跟爸爸回家乡,一路上风尘仆仆,回到老家已经是黄昏了,可我们一家人还没吃晚饭,早已是饥肠咕噜了。于是爸爸就带着我们到了一个馄饨店,他说他小时候经常在这吃呢!不知道老店还在不在。但让父亲眼前一亮的是,几十年的老店不仅还在,门帘也越发的威武了。爸爸点了几碗馄饨,几分钟后,馄饨终于上来了,看着冒着热气同时又散发着香气的馄饨,我想起来父亲多次给我形容的家乡美味,就有点期待。

只见馄饨有透明感,似乎古代形容美人的脸,吹弹得破。而且每个都包成精致的蝴蝶状,这就有了一种体型美。我把它吹了几下,放入口中,它滑溜溜的,好像在我的嘴巴里跳舞。当一口咬下,那一口馄饨,一股肉香顿时弥漫了整个口腔,它的馅肉质鲜嫩,口感爽嫩。而馄饨汤是原本单调的面汤,加上配菜和配料,烹煮后,汤和配菜、配料融入到一起,汤就变得更加有味了。滋滋有味吃了个底朝天,那味道,简直幸福感爆棚!在那次之后,我就开始喜欢上了馄饨。

走过很多地方的路,品过很多鲜美的食物,唯独带着家乡味的馄饨,让我回味悠长,长大后慢慢明白,那馄饨里包的不仅是美味,还有家乡的风俗。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2

蒋研

在秋高气爽的九月,迎来了一个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做女儿节,有句话说的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当然,十六的月亮会更圆一点,在古时候,人们就开始在中秋节拜月了,也有人最后提出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在外婆家,中秋是个大日子,中秋前一天会叫人过一天来吃饭,家里也会准备很多的菜,唯一少不了的就是做发糕,做发糕的样式有很多种,有白糕,桂花糕,坚果等。在这么多的品种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白糕。

发糕中的主料是糯米,把糯米洗几次和一些水在一起打碎成糊,等它自然发酵,不加上任何东西,这样做的发糕颜色洁白,带着一些酒香,吃起来也会十分美味。发糕最好吃的时候是出笼的时候,一打开锅盖就会冒出层层热气,整个房间里都朦朦的,在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香气,每人一大块,再蘸上白糖,根本都不够吃,真是太美味了。

在外婆家,中秋节少不了的,就是做发糕,那么你家在节日中会做什么有趣的习俗或事情呢?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3

大同风俗之旺火

文|石鸣宇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山西大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炭与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煤炭早在古时候就已“潜伏”进当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便是一项和煤炭有关的风俗。

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用大块的煤炭垒成一座“小宝塔”,里面放柴,外面穿上“五色纸”所制的新衣“旺火罩”,最后贴上一句写有祝福的红纸,美其名日“旺火”。看着如此庞大的“黑色山峰”,总会迫不及待地想让火神与之共舞,但还不到时候,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常想趁他人不注意时给点了。在旺火准备完毕后,院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寂静,常常连一阵风吹草动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等待的这一段时间仿佛格外的久,一分钟都快有一个星期那么长。眼巴巴地看着“黑山”却不能点燃,如同饿了数月的人看见桌上的面包却不能吃一样。

积雪平铺在院中各个角落,有十厘米左右厚,松软得看起来像堆积的白砂糖,在皎洁的月光照射下,雪花泛起点点银光,又宛如晶莹剔透的钻石颗粒一般。就在午夜十二点时,四周忽然便炮齐鸣,响彻云霄。人们将旺火点燃,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射出来,既御寒,又壮观,加上色彩艳丽的花炮作陪衬,真是一场“视觉盛宴”。大人孩子们围着旺火正转三圈寓意顺顺利利,倒转三圈寓意霉运坏事越滚越远。转圈时,女主人将提前蒸好的“花馍馍”扎在筷子上用旺火烤一烤再分吃,寓意祛病祛灾。家中男女老少皆要烤火,以图“旺节冲天”。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街串巷,对每家的旺火“指指点点”,据说哪家的旺火烧的最旺,来年这家便最有福气。

大同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远不只这些,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祝愿人们能平平安安,快乐幸福地生活。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4

粽叶飘香

陈槿轩

那簇“沙沙”摇曳的芦穗像一支支饱蘸诗情的妙笔,流淌着不可言状的神韵,并散发出阵阵清香。每到端午节,我们家都回包粽子。

一大早,奶奶便开始忙活了起来。拿出准备提前准备好的的绿油油的粽叶与白花花的糯米,粽叶和红枣放入盆中浸泡着,只见那一颗颗红枣浮在水面上,像极了穿着游泳圈的小娃娃们,个个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包粽子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奶奶左手捏住粽叶右手一卷,粽子便成了一个个圆锥体,用勺子放一勺馅料再塞上一个玛瑙的红枣,粽叶往下一包,在绕两三圈直到米漏不出来,用粽叶包紧,再拿一根绳子把结头处包起来,再把多余的绳子剪掉。

我接着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而不吃其他的呢?”“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诗人,由于被奸臣诽谤,楚王不听他的建议并把他放逐。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后,屈原含泪投江后,百姓怎么也捞不到他的尸体,便把米团等扔入江中,后来有用粽叶包饭,外缠彩丝,后面就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粽子这么难包,我看着都头晕,奶奶你怎么这么熟练?”我十分疑惑。看着那红通通的枣子,嘴里立刻又一种甜甜的感觉,还有一股粽叶的清香。“奶奶,你快去放锅里煮粽子吧,我都等不及了!”奶奶赶紧起身端着一篮子粽子往厨房走去,娴熟的往锅里放入,加满了水,就开始最后一步了。我焦急的等着,不停的在锅边转悠着,不大一会,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股粽叶的香味,顿时生心舒畅,好似吃了人生果一般的甜。行人路过都忍不住想再闻上一闻。

一会儿的功夫,整个屋子里仿佛下起了大雾一般,一阵热气扑鼻而来,并还伴随着糯米的香味,锅里“鼓鼓”的还在不停的翻滚着,掀开锅盖的一霎那,真的香气四溢,原来的绿娃娃也变的更结实了。我迫不及待的剥开,露出了晶莹透亮的糯米,沾上白糖,轻轻一咬,一股粽子特有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好满足啊!

粽子不仅是纪念屈原,还有功名得中的寓意,也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5

家乡的春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可有些还是有区别的。

临近春节的时候,马路上,树上,商店前都张灯结彩;时不时还会响起一阵阵的鞭炮声。各个超市里大人们老人们都在办置自家的年货,把超市挤得个“水泄不通”。而孩子们则在外面成堆成堆地玩,好不热闹!

到了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就甭想睡好觉了,从晚上到早上这段时间就一直在放鞭炮,都没有消停会儿。真正到了春节这一天,一定要早早的起床吃饺子,在每次吃饺子时,姥爷总是会跑下去放上一挂鞭炮才会上来。这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工作飞鸿腾达。

吃完饺子后,便是我们小孩子兴的时刻了,那就是发压岁钱!姥姥姥爷坐在沙发上,而我们小孩子跪成一排各磕一个响头,大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我们疑惑地看着他们,没有得到答案,这时姥姥姥爷拿出了红包,我们笑着接了过来放到口袋里。接到钱包的那一刻,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接着我们就出去拜年了。出了门,就会看到地上都是红纸屑,看得眼花缭乱啊!遇见认识的老人就说“新年好啊,_姥姥!”转到时间差不多时便回家了。

回到家便看到大人都在包饺子,我们也不甘示弱。先洗了把手,再把袖子撸起来,戴上围裙,坐到椅子上,有模有样地向大人们学了起来。我拿着擀面杖笨拙地擀皮儿。刚开始擀地是奇形怪状的,但是慢慢地就圆一些了。干完后就觉得好有成就感,但不幸的是我已经“面部全非”了。

我们吃饺子时,我竟意外地觉得这次的饺子异常的好吃,我吃了很多,弄得我还老打嗝。晚上,我们开始放烟花,在夜空下放出的烟花光彩夺目,包含着我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希望。

想来想去春节便是我最想过而且过的最快乐的节日了!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6

元宵节,在大家眼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汤圆、看花灯了吧?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咱们客家人在元宵节这天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游大龙!

这龙啊,全部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大约十几天可以完成。龙分一节一节的,在一个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做,用竹蔑或竹条制成骨架,然后要在上面裱纸、画鳞……而最为复杂、精致的龙头,则是这一年里贡献最大的人家才有资格花钱请能工巧匠来家里做,这荣耀、这面子,得有多大呵!而又因为从未规定过龙鳞的颜色、花纹等,所以每家出来的龙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咱们的游大龙可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哩!

当春节来到,整条龙也做好了!看,这家青的、那家金的、这家紫的、那家红的……五彩缤纷!

数着、算着,正月十五可算是到了。一节节龙接到了一起,又长又重,要全村的男人才能抬得动呢!最短的五六百米,最长的,都快要一千米了,还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当游大龙正式开始时,一条逼真的大龙绕着全村,时而飞驰于田野、时而游走于大街……当大龙路过家门口时,要放一串鞭炮,称为“迎龙”――代表大龙将新一年的好运带进了家里。

当夜晚降临,人都没在了夜色中,而龙却通体明亮――里面安了灯,此时的龙更加逼真,就好似龙自己在空中飞舞。嘿!龙要来啦!还不快放串鞭炮迎接它,让它带来新一年的好运?

这,就是咱们客家人的风俗:游大龙!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7

与墨共舞

徐梓源

“二十八贴花花。”这花花就是指对联。在西来镇的人们便写起了对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平平安安。

“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不要那么着急,先把东西准备好。”

我将毛笔、墨汁、砚台,拿来并放在了桌子上,将毛垫放在已准备好对联底下。倒出墨汁,将笔进入,完全吸收了墨汁,之后再将比搁置在笔架上,将对联放在面前。看着笔头一点点的吸收着墨汁,逐渐张开,变得饱满。那心也似跟着激动起来。

“妈,妈!可以开始了吗?我快等不及啦!”

“可以了!你开始吧!”

那心一下子放荡起来,心中的激情,一下子流露至笔尖,瞬间,那墨汁独有的醇香在屋内绽放开来,索散在周遭,那空气也雨墨香交汁,共舞。一比下去,那耀眼的墨纸顿时被增添了几分色彩,那金粉也随之摆动。将激情挡开,挥洒在纸上,这第二笔,富有我的情感。

这时,墨汁出来捣乱,硬生生的将我的“半成品”给跳上了几笔。顿时,这对联不再美观。这可怎么办啊?好不容易才这么多的。正当我心急如焚时,妈妈走了过来,握住了我的手,开始写。只见她的手稍微斜倾了一点,再将手一滑,那几点墨汁就全部融进了这红纸黑字里面。

我再次提起笔,一钩,一撇,一挪……少倾,几幅春联便落笔完成。未干的墨反射着灯光。愈加光亮,似乎是有涌动的生命力在舞蹈。平铺在白地砖上,衬的更加传神。

这时,妈妈爸爸都来了,看见对联不禁夸赞,随即屋里依然回荡着欢声笑语。

看着春联,一家人围着他,每个人的脸上多大放光彩,只让人觉得少了冷意多了暖意……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8

我的家乡延边有许多风俗习惯,但最让我喜爱的是饮食风俗。

在众多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大酱汤,它是朝鲜族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美食。它由大酱、蔬菜、豆腐、猪肉、土豆等食材做成的。这个大酱可不是普通的大酱它用精选黄豆制作而成,还加入了海盐,煮熟,经过一个冬天发酵,再曝晒而制成的,味道极香醇。这就是让酱汤变得更加美味的原因。

在延边酱汤还被视为母亲的手艺,可见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大酱汤中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可以让人们胃溃疡的发病率降低很多,还可以改善骨质酥松、便秘等疑难杂症,可以增加肝脏排毒效率更快。所以延边人喝完酒后都会来一碗热腾腾的大酱汤,奇爽无比。这就是让更多人喜欢上这碗汤的原因,渐渐地每个人都会贪恋上这个味道。我更是无酱汤不欢。

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挖野菜来制作酱汤。每次去挖野菜都会盛满一大包,通常挖到的野餐是婆婆丁,柳蒿芽,把他们带到酱汤馆,热气腾腾的酱汤配上刚挖好的新鲜野菜和白嫩嫩的豆腐,吃下去一口回味十足。这便成了人间美味。

这朴素又不普通的酱汤成了家乡特有的味道,也成了家乡独特的饮食文化。

佟柏航

指导教师:魏玉春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9

过春节的时候,人们都穿着干净整洁的新衣服。你发现了吗?家家户户的大门也穿上了红彤彤“新衣服”――春联。春联在我的眼中是高雅、博才的象征,着浓厚的含义。说到贴春联,我更是喜欢,因为我喜欢两只手被春联染得红红的。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弟弟一起贴春联,我不仅见识了一幅幅有着深刻含义的春联,还知道了一些关于春联的知识。

天快黑的时候,咱们就开始准备贴春联。“好多的春联啊!”爸爸让我先帮他们分类。我在那分类,爸爸一本正经的说:“来我给你们讲讲关于春联的知识吧!”他接着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风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风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在唐诗中有许多对联,但对联成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964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春联的种类可多啦,有街门对、屋门对、大春条、短春联。每一副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方和隐蔽单贴、门心和抱柱。”爸爸得意扬扬地说完这些,机灵一动,又说,“就有你帮对联找家吧!”我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

春联找家开始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肯定是贴在灶王爷旁的。“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一定是书房联“烹调应从俭,包涵莫铺张”这是哪的呢?哦,是厨房的。“招财进宝”应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没过多久,我帮全部的春联都找到家了。

今天贴春联,真把快乐和知识都“一网打尽”呀!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0

做馒头

陆佳琪

厨房间蒙着一股淡淡的香,锅上方冒着一缕缕青烟,锅中的馒头又变大了些许,家人们的笑声连续不断,彷佛被施了魔法一样,笑得停不下来。

“今天我们来做馒头吧,开工!”

首先是做面团,只见妈妈把面团倒入盆中,再倒入发酵粉,适量加入温水,用筷子搅着,多次少量的加。待到可以上手,妈妈像提胖球一样,把面团整个拎到案板上,就像给它做按摩一样,揉一揉,一个不粘手的面团就好了。再把它放入盆中,用袋子套住,放入被窝中发酵。

趁发面的时候,来做最重要的部分,馅料。“妈,妈,今年做什么馅的?”“青菜和萝卜丝的。”我来切菜,把青菜泡过温泉后,挤干,放在砧板上切丁。“嗒嗒嗒”菜刀在案板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我的心似乎也随着这欢快的声音在跳动。“滋滋滋”外婆正带着手套干着又技术寒冷的活-削萝卜丝。萝卜正承受着“痛刑”,那工具上有数个菱形的孔,一条一条的萝卜丝顺孔而下,似乎玩着滑滑梯。

开始拌菜,把肉、菜、少量油混在一起,随即迅速搅和,菜放佛裹上了金色的外套。

一小时候,面已成了原来的两倍,好神奇!一股沁人心脾的香萦绕在鼻翼,我的心似乎一蹦一蹦的,里头似有千万颗小球在蹦Q,脑海中的画面是包子香气缭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家人围在桌边,先把面团揉成粗条状,随后截成一段一段,用擀面棍再一擀,中间厚外面薄,夹上一大块菜放上,接着捏褶子,捏好后把馒头反扣过来,搓搓圆,让它更美观。

“开蒸。”把纱布铺上,再隔着些缝隙让白胖子躺下,因为白胖子在锅中还会变大。锅中叹气似的冒着烟,隔着的一层玻璃上挂上了数个水珠。

“噗……”掀开锅盖,一个个白胖子出现在眼前,我犹如蝴蝶见到了花蜜,扑了上去。外皮软软的,仿佛轻轻一吹就破,里面的菜十分可口,让我整颗心都暖暖的。

“爷爷,做馒头有啥寓意吗?”

“当然有啊!你想,馒头蒸得时候还会变大,象征着会发大财,2022会财源滚滚。”

“我懂啦!”

随着时代得变化,一些习俗消失了,简化了,可习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让我们留住它,守住它。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1

“咚锵,咚锵,咚咚锵!”春节快要到了!伴着喜庆欢快的锣鼓声,大人们忙着办年货,扫房屋,忙忙碌碌,迎接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小孩儿们也兴奋极了,盼着能早点儿穿上过年的新衣。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九一大早,我就蹑手蹑脚地走进厨房,想偷点儿面团出来玩。谁知,有人比我还早!我心里不禁失落起来,面团玩不成了……只好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只见妈妈娴熟的双手在面团上揉过来揉过去,我都快蒙圈了,因为妈妈的速度太快了。面团在妈妈的手中优雅地转圈、翻身,像在跳芭蕾舞,跳完了,就躺在妈妈用面粉铺的“地毯”上休息。不一会儿,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白馒头就做好了。中午,看到一大盆香喷喷的馒头端上来时,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大年三十,家乡过年有在门上插柏枝的风俗,所以姥爷一大早就过来给我们送来了柏枝。我疑惑地问姥爷:“姥爷,为什么要在门上插柏枝呢?”姥爷呵呵一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柏枝可以消病、避邪、除灾。‘柏’字和‘百’同音,柏枝又是穗的形状,‘穗’又与‘岁’同音,连起来就是‘百岁’,寓意长命百岁呢!”“哦,原来是这样,那就多插点,再多插点!”说着我就把手上的一大把柏枝往门上插,“这样我们一家都可以吉祥长寿了!”长辈们听完都笑了起来。

插柏枝,贴对联,包饺子,除夕这天最为忙碌。晚上,我们一大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着饺子,品着菜肴,其乐融融。晚饭后,我们一边笑谈着一年中的收获和趣事,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不知不觉,零点的钟声即将响起,我们一起默默倒数着“三――二――一!”大家一起欢呼起来:“新年到了!”一家人相互祝福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事事顺心。

大年初一到初五,大人们便开始忙着走亲戚,小孩儿大多会结伴到街上玩耍,有时候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去串门、走亲戚、讨红包。

过了初五,春节就算过完了,大人们又开始忙着上班了,家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春节是令人难忘的,因为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红包,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很多习俗知识。我好期待明年的春节早点到来!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2

红符迎春

蒋欣洋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一个靖江的小乡村里,除夕下午,家家伴着鞭炮声,哼着小曲儿,贴起了春联。

先从门口开始贴。爸爸把春联反过来,沿着边缘贴了一圈双面胶,撕开保护膜,用尺子量着距离,把春联平平整整地贴到门口的墙上,连声说着:“快看看,这春联贴的正不正?”贴好后连退几步,欣赏贴好的春联。

移步到门的两边,我把福字贴好双面胶,心里美滋滋的,正准备倒着往大门上按,却在一瞬间,被一双有力的大手迅速拉开。怎么了?爸爸对我说:“门口的福字不可以倒贴!”我仰着头争辩:“明明把福字倒贴,就寓意福到家嘛!”爸爸说:“可是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的,会寓意着把福赶走,别的门上可以倒贴。”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吓得赶紧缩回了手。

“哎呀,不好了!”客厅里奶奶对两张福娃指指点点,“这双面胶怎么贴到正面去了,这可怎么贴啊?”我自作聪明地说:“把男生和女生交换一下位置不就好了。”妈妈说:“这可不行!福娃是男左女右,手对着中间的。”我不作声了,帮着大人们撕掉双面胶,再仔细地把福娃贴到门上。

等我们到楼上,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哦,原来少了窗花。窗花形态各异,上面的图案多式多样。先往窗花上喷些水,再派一个人去楼下看看正不正,妈妈打着手势告诉我们再往上提提。用水贴的窗花不仅美观,撕掉也很方便。窗花摆正后,轻轻用手抹掉气泡,使它吸附到窗户上。几分钟,一排美观的窗花出现了。

贴上春联,春节的脚步又近了。一阵微风拂过,带来春节的喜庆和暖意。春联在家家户户的门上大放溢彩,耀眼夺目。一眨眼,又是新年。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3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家乡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风俗。

春天,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大地一片绿意盎然。各种树木竞相吐芽,香椿树也不甘落后,一片片小小的有着短毛的叶子从枝头冒了出来。等香椿叶长到一寸长的时候,人们会用一种带钩子的长杆把它们勾下来。嫩嫩的香椿芽用开水焯一下,切碎了和白白的豆腐、调料拌在一起,就做成了一道味道特别的香椿拌豆腐,嫩嫩滑滑的豆腐伴着香椿特有的香味入口,让人回味无穷。

到了四、五月百花盛开的时候,一串串洁白的洋槐花挂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这时,淘气的孩子们用钩杆把含苞待放的洋槐花一串一串撸下来带回家。洋槐花被妈妈们一个个摘下来,洗的干干净净,然后撒上面粉拌匀,放入锅中蒸上十几分钟,花香四溢的槐花不烂子就出锅了。每年的春天,妈妈都会给我做“槐花不烂子”,吃上一口满嘴都是槐花的香气和淡淡的甜味,只吃一次就会让人难以忘怀。

冬天,寒冷的北风不停地呼啸着,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把身体裹得紧紧的。早晨,在一些写着“头脑”的饭馆里却总是人头攒动,有的甚至在门口排起了长队。一些外地人看见总会不解地问:“‘头脑’是什么东西呀?”“头脑”可是太原特有的风味早点。据说是傅山先生为体弱多病的母亲配置的药膳,原名“八珍汤”,由羊肉、藕、长山药、黄酒、中药等八种材料制成,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头脑”身体立刻会变得暖暖的,再冷的天也不怕。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特别的风俗,真是说不尽,道不完。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风俗。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4

李想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过年了,到处一派张灯结彩的景观,好不热闹,最高兴的莫过于我们这帮小孩子啦,因为过年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各种美味佳肴,而我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就是收压岁钱!

大年初一早上,我早起床跟着爸爸妈妈,喜气洋洋的去爷爷家拜年。到那只见哥哥一家早已来了,一看到爷爷奶奶,我便笑着一边鞠躬,一边说着:“爷爷、奶奶,新年好!祝你们万寿无疆,万事如意!”顿时,爷爷奶奶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连忙从口袋里拿出压岁钱正准备递给我,这时,哥哥变魔法似的不知道啥时候拿了一个大盆,一脸坏笑地说,“爷爷奶奶别着急,今年咱们换个新花样,谁给您二老磕头磕的响,您给谁发大红包,行不”,大伙顿时来了兴趣,纷纷附和道:“这主意不错!”

说来就来,只见哥哥把大盆放在爷爷奶奶面前,往地上一跪,“砰砰砰”连磕了三个响头,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爷爷奶奶也合不拢嘴,给哥哥了一个红包。我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就上来,心想:爷爷奶奶这么开心,我得磕的更响才行。接着,我便铆足了劲往下磕,“咚咚咚”三下比刚才还响的磕头声响了起来。哎呦喂,咋这么疼呢,一看那大盆,竟然被我磕了个大坑,这下彻底把大家逗乐了,爷爷奶奶赶紧扶起我,边笑边帮我揉脑袋,还往我怀里塞了个大红包。

“祝大伯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小叔越想越帅!”我依次给长辈们拜年,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因为我的小钱包吃的饱饱的了。

据说压岁钱的风俗有很长的历史了,它代表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也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那一个个红包袋里装着的压岁钱,寄托着长辈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5

我们老家过春节有着许多奇特的习俗和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你也充满着好奇,那且听我娓娓道来。

春节的习俗奇特之一是扫墓祭拜,年前我们一家人得给曾祖父的的坟前祭拜,念叨着一年的挂念和对年的喜悦。不止这个,年前还要熬腊八粥,经过时间的慢煮,粥就变得黏稠得很,味道鲜美可口,可供整个大家庭吃。除夕夜吃饺子时,我的奶奶会往饺子内包上硬币,谁吃到就可以得到五百元的压岁钱,如果没有吃到只能三百元的压岁钱,吃饺子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春节习俗。

过年的时候,我的堂妹到奶奶的厨房,偷偷瞄了一眼,想知道个饺子里塞了硬币,结果堂妹大喊:“哇,终于熟了!”兴奋的弟弟那用他鹰眼一下子看见了一个有些鼓鼓的饺子,立刻就知道里边有硬币。正当他要夹的时候,堂妹眼疾手快从他眼前夹走了那个饺子,堂弟眼看计划失败,便气急败坏,两人因为一枚小小的硬币人扭打了起来,我趁机取走了硬币,计划的得逞后,我的嘴角露出了神秘的微笑。

大年初一时,大人们会守在门外熏腊肉,腊肉抹上香料在火中炙烤,弥漫着柴火味和肉香,小孩们也在一旁凑热闹。就这样,大人们日日夜夜守着熏腊肉,只为让年味留得久一些,小孩只会往火堆下的柴边扔土豆和红薯,烤红的红薯冒着热气,金黄得诱人,熟了我们抓起就吃,吃饱了就在附近扔擦炮玩,真是不亦乐乎。

春节就是如此的美妙,家家团圆,和睦可亲,从理论来说年只是地球围太阳一圈而已,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年却有着独特的意义。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6

新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新年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舅一个,姥爷一个,外婆一个……我满载而归,手中十几个大红包。新年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16篇)》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QNAnwD5T3D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