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历史典故 > 历史典故:乐毅大破齐国

历史典故:乐毅大破齐国 (1500字)

投稿:我就是我的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历史典故:乐毅大破齐国》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导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值得我们了解,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篇历史典故,供您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乐毅大破齐国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他因避沙丘政变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当了大夫。

  当时齐国非常强大,齐愍王率齐军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的势力于观津,接着与三晋攻秦,助赵国灭中山,打败宋国,扩地千余里。诸侯各国在强大的齐国面前都表示臣服,齐愍王因此而骄矜自满,甚至想吞并二周,自己做天子。齐王的行为激起了众怒,所有的诸侯国都对他十分不满,造成齐国政治局势不稳,形势恶化。

  燕昭王认为时机成熟,召来乐毅,与他商议怎样攻伐齐国,乐毅说:“齐国系霸主之余业,地广人多,根基较深,且熟习兵法,善于攻战。对于这样一个大国,虽有内患,但仅由我们一国单独去攻打它,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伐齐国,必须联合楚、魏、赵、韩诸国,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方可制胜。”这就是所谓“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方略。

  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派乐毅出使赵国,然后又派使者联合楚、魏,还通过赵国旁敲侧击,暗示攻打齐国可获得利益,以此来诱导秦国。各诸侯国都受过齐国欺凌,都愿意与燕国联合去攻打齐国。

  前284年,讨伐齐国的战争开始了。燕王调集全国所有的军队,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同时,秦太尉斯离也率领军队和韩、魏的军队会合,赵王还任命乐毅为相国。这样,秦、韩、魏的军队就由乐毅统一指挥。齐愍王得知消息后,迅速调集所有军队,与联军会战济西,结果齐军主将指挥不力,致使齐军大败。

  乐毅见胜负已定,让秦、韩两国军队先回国,答应以后会重谢他们。派魏国军队攻占原属宋国的土地,命令赵军收复河间。然后亲率燕军,径直追赶败逃的齐军。

  乐毅身旁的谋士剧辛觉得有点不妥,建议道:“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我们依赖各国的协助才可以大败齐军。现在应该及时攻占边境城镇,扩大我们燕国的疆域,这样才是长远之计。您现在经过境内外这些城镇,却不准备去攻占,反而打着旗号要深入腹地。这种做法,对齐国其实没什么损害,我国也得不到好处,却与齐国结下深仇大恨,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乐毅说:“你的目光未免太短浅了,齐王骄横暴虐,任用阿谀谄媚之人,而不相信忠臣贤士,在国内横征暴敛,百姓早就对他不满了,没有民心。现在齐军打了败仗,我们乘胜追击,深入腹地,齐国肯定大乱,齐国百姓肯定会背叛齐国,依附我们,这样我们征服齐国也就不远了。我们现在不乘胜追击,一旦齐王痛改前非,体恤下属,爱惜民众,那我们再要图谋齐国就难了。”

  剧辛这才恍然大悟,暗暗佩服乐毅的才识。于是乐毅继续率军深入。齐国百姓果然大乱,齐愍王见大势已去,仓皇逃跑,后来在鼓里被楚国将军淖齿杀死。乐毅率军进入齐国的都城临淄,就像当年齐国抢劫燕国一样,燕国军队将齐国的金银珍宝和贵重物品都运回燕国。燕昭王无比高兴,亲自前往济上犒赏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并把他留下来招降还未投降的城邑。

  乐毅严肃军纪,禁止抢掠,礼遇民间的贤人,减轻赋税,废除严苛的法令,改善过去的政治,齐国人民欢天喜地。燕军长驱进军,如入无人之境。六个月之内,乐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都更设为郡县治理。

  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不凡业绩,证明他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家。他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对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提出了要求,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的事业中建立的君臣情谊,为封建社会的贤人志士所向往。

      文章标签:历史典故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