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高三 > 2017年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2017年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投稿:康玉松 年级:高三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2017年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2017年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2017年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作文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小编收集了2017年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我的读书生活

我利用暑假看了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得益非浅。尤其像《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等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反思自己在近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尤其是九年级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告别是“后进生”的工作,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后进生”转变

“后进生”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很令人头疼的。那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后进生”有什么灵丹妙药吗?按照苏氏的说法,他并没有为这些后进生补过课,而是教给这些学生阅读和思考。他认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这是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我在班级里做的一个藏书调查,最多的一位同学,个人藏书达266本。最少的一位同学,个人藏书大概是6本。后来我和家长进行了核实,266本的同学情况属实,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忙于工作,从小就没有人和她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因此,从小就以书相伴,1岁开始就已经能够阅读简单的书籍了。由于阅读量巨大,思考能力也与众不同,不仅各门功课都是全优,而且时不时的给你一个惊喜。上周我市举行了一次选拔赛,她破例参加了,为什么说是破例呢?因为参加的学生都是各类辅导班选送的优秀队员,而她并没有报过什么辅导班。结果是什么?这个没有参加过一次辅导的学生竟然在全市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遥遥领先第二名。不仅改卷的老师瞠目结舌,就连我和她的家长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后来一问才知道,人家是自学成才,这学期,她自己买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和题目,自己一边读书一边练习,不懂的就再查阅资料解决。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把这种让很多人头疼的解决了。爱读书,会读书,更会思考。

当然,这是一个优生的例子。“后进生”的例子更多。我也举一个,某生家庭藏书仅有6本。当时我就和他的家长联系,一问才知绝对不止6本,家长滔滔不绝给我讲了好几本作文辅导书(以前订阅的杂志),另外还有一些更适合家长阅读的书。可是对于我们给孩子重点推荐的书籍,几乎没有。就算是拥有的这几本可怜的书籍,某生仍然不能做到好好利用,认真阅读,这样“贫瘠”的阅读土壤,是不可能让他的思维之苗发芽成长的。阅读能力的减弱,思考能力的下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成绩的不理想。而成绩的不理想,使得家长做出了一个严禁孩子阅读课外“闲书”的错误决定。殊不知,成绩其实正和阅读息息相关。

为了扭转这样的错误观点,我大力在班级推行“阅读合作小组”建设。五到六个学生组成一个读书小组。采取自读、共读等方法,每天轮流写读书笔记。老师每天点评,进行小组之间的星级评定。为了避免学生只写不读的情况,还可以把家长请进来,共同参与我们的读书小组。把“后进生”分别编排到这些组内,依靠维护读书集体荣誉的力量,吸取同组优秀学生榜样的引导力量,自觉和引导相结合,让阅读真正走进“后进生”的生活。

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激励、平等和宽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作为一名教师,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注意九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只有做中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才能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首先,老师应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其次,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

三、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九年级学生学习紧张,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老师要细心工作,用“心”育人,以“心”育心,对于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心理治疗和教育,要不放弃任意一个机会,任意一件事。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学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在学生考试失意时和情绪低落时,一句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无疑是春风送暖给他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去战胜一切困难。引导学生稳扎稳打每一天,轻轻松松迎高考。

总之,老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把自己融入与学生中,身体力行,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朋友又是师长,做到事半功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大海。”只有不断地读书,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就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这样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四、学习指导要得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要让他们主动地担负起这个责任,主动地寻求知识、利用知识,做出自己的发明创造,而不能被动地依靠教师,等待现成结论的出现。九年级在知识的整理上也不能一味等老师归纳,而应主动去整理小结,即使没有老师整理得好也比吃现成的好。在学习中,不仅要了解一些现成的知识和理论,更要懂得这些是如何获得的,要重视“发现”知识的过程,重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重视怎样取得知识和选择处理知识。正象书中所写“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们在研究解决问题时,可以以多种方式从多条渠道获得材料——记住这些材料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伪存真、分析综合、巧妙利用,从而得出新的、正确的结论,“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要有计划性、时效性、阶段性,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如九年级第一学期着重查漏补缺,保持学科平衡;下学期着重全面提高,前期单元训练加专题训练,后期综合强化训练。稳住理科,发力文科;扩大优势学科,拉平薄弱学科,课堂上跟老师,课后依自己。考前做适量练习,不做偏题、怪题,不是查漏补缺,而是自己约束自己模拟,熟悉题型,体会解题思路。最后一定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回归讲义等,向基础要分数,向规范要分数,向已知要分数,向错误要分数。

五、转变观念

学生进入九年级后,有些人猛然醒悟后感慨时光的流逝、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造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很成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往往陷入迷茫;有些人努力一阵本指望明显长进却在某次大考中事与愿违,可怕的空虚、胆战心惊甚至更会有莫名的恐慌;也还有一些人仍然患得患失虚度时光,梦醒之后,繁华消逝,青春不再,该何去何从?人生坐标该伸向何处?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是苦痛大于快乐,迷茫大于清醒,情感压倒理智,有时甚至由于长时间紧张或过分压抑而导致与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发生摩擦或冲突。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迷茫时多找他们交心,用我们的热心和耐心及对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知道爱拚才能赢,努力过不后悔,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希望之火,激发求知热情;让他们在经历风雨之后,心灵成熟起来,不要再对青春的迷茫感到痛苦,并且能够奋力前行,把握好人生中最美的时光。

第二篇:我的读书生活

暑期,捧起《给教师的建议》阅读的时候,犹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进被打开的心窗,让我领略到一种情绪疏通的欣然和愉悦,感受到了精神的丰满和意义的充盈。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时代虽然和我们如今的教育时代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每个时代所赋予的教育主题是始终不变和永恒的,那就是:对学生深沉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的确,《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是我们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和在反思中学会教育教学、学会成长的好教材。《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用生命的全部心血写就的,书中每谈一个问题,它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是作者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他的提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生动具体,很有说服力。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涌出一股强大的力量,进而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备课,认真上课置终日劳累于不顾,并自感乐在其中。我以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但在爱好学生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因为“不可爱的孩子,才是你最需要的爱”。他们就像搁浅的“冰川”需要温暖,需要阳光,需要融化。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特殊群体,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他们应有的位置,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把更多的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雪消融,也非一日之暖。后进生的形成状态,既非一朝一夕,要他们完全改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有上进心,但是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拖拉、马虎、敷衍的毛病在不自觉中就会露出头来,这时老师要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切忌一棍子打死,认为这个学生已不可救药。要有耐心和恒心,要给他们时间,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他们信心,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重新改正。

部分的后进生由于之前的放任自流已经形成了了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之后,他们感到做一名好学生真难,自己不适合当好学生,因此放弃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知难而退”是后进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它严重阻碍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思想上加以启迪,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则是解决这一心理的妙药。给他们讲述英雄模范人物如何不怕困难、如何在逆境中奋进的事迹启发他们,让他们从这些先进事迹中受到启发、受到感动,从而从这些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吸取力量。让他们在榜样的带动下克服困难,不断进步。平时还要多和他们交心,同他们共同探讨人生的理想目标,讨论现在努力学习和将来发展的密切关系,使他们感受到老师一直都在关注着他们的进步,老师和一直和他们走在一起。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吗?”,作为教师都回想到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让每位学生感觉像追求幸福、每秒的幻想一样畅游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更重要的是运用不同得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具有创造力。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议起来。我们也从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者发展,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我知道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够非常清楚的领会教材内容,他的讲述缺乏情感,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学不感兴趣,而在没有兴趣的地方也就没有不随意识记。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那种对教材的知识很肤浅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造成一种虚张的声势,人为地夸夸其谈,企图借此来加强对学生意识的影响,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可悲的:虚张声势会使人空话连篇,爱说漂亮词句,所有这些都会腐化学生的灵魂,使他们内心空虚。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而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让自己的思想与灵性飞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地提升。从而让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传递,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高三作文

本文分享地址:《2017年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作文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EMAnwD0D0j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