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历史典故 > 长征中的六次会师的历史典故

长征中的六次会师的历史典故

投稿:红尘佛缘莎子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长征中的六次会师的历史典故》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长征中的六次会师的历史典故》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长征中的六次会师的历史典故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长征中的六次会师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长征中的六次会师的历史典故

长征虽然结束了,但中国革命的道路却没有结束,在红军战士们的顽强拼搏和努力下,中国革命的未来更加光明,更加充满希望。

回首长征,有许多重要的事件,使红军领导人带领着红军战士一步步转危为安。六次会师就是红军队伍的希望。

有人说:“会师是革命力量的汇聚,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红军会师史。”

是的,万里长征路上,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共同的战略目标和理想信念,使长征路上的各支队伍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一次次的会师,是一次次力量的融合,涌现出各路红军大团结的局面,为粉碎蒋介石的阴谋,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也为中国工农红军成功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打下了基矗木黄会师长征的序幕,是由红六军团西征开始的。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九千七百多人由江西出发,开始西征。经过近八十天的艰苦转战,十月二十四日,红六军团主力到达了贵州印江县的木黄,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不久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胜利会师。

此后,成立了以贺龙和任弼时为领导的总指挥部。

这是长征路上的第一次会师。红六军团和红二军团都万分喜悦,为了成功和同志相会而兴高采烈。随后,两支部队向湘西进军。

此时,中央红军正在准备战略转移。红六军团和红二军团的进攻,有效地牵制了敌人的兵力,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对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配合的作用。

  懋(mào)功会师

第二次会师是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的会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tīng)、宁化和江西的瑞金、兴国等地出发进行长征,向湘西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以西地区,却受到了很大损失。

原本浩浩荡荡的八万大军锐(ruì)减到三万,这令中央红军的领导十分痛心。

这时,敌人的重兵正向湖南西部武岗、城步地区集中,要步步紧逼消灭中央红军。如果中央红军仍按原计划北上,去同进到湖南西部第二、第六军团会合,就会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中央军委研究讨论了毛泽东的计划,决定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行军。

于是红军改变方向,攻占黎平,强渡天险乌江,巧夺遵义城,在贵州境内大刀阔斧地打了几场仗。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县,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十分重要的会议,使红军脱离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指挥下,转战于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经四渡赤水战役和抢渡金沙江之后,巧妙地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6月18日到达了四川懋功。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翻越夹金山后,在四川懋功达维河畔,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胜利会师。这次会师,实现了之前中央确定的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目标。

两军会师后,总兵力达到了十万多人。红军的队伍一下子扩大了,战士们的信心也越来越大,他们在会师地点欢歌热舞,庆祝两军相见。

对于经过了一番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们来说,会师简直比过年还令他们高兴,中共中央根据会师后的形势,确定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懋功会师,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会师后,红军下一步的前进的方向就更加明确了。

  永坪镇会师

第三次会师,是1935年9月中旬,在陕西延川永坪镇,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及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的会师。

红二十五军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上,领导发展起来的一支工农红军。

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后,中共领导经过考虑,决定把留下的第二十五军军部及其第七十五师,还有第九军第二十七师和一些地方武装部队,重新组建了第二十五军。于是,新的二十五军就在1932年11月正式成立了。

1934年4月,新二十五军又与红二十八军合编,仍名为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是程子华、吴焕(huàn)先、徐海东等。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他们长途跋涉,经过湖北北部、河南西部,沿途击败了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终于在十二月胜利到达了陕西南部。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先后组织了两次军事行动,妄图消灭红二十五军,使陕西地区成为红二十五军的墓地。但都被英勇机智的红军粉碎了。

红二十五军乘胜追击,在这里创立了游击根据地,与敌人周旋。1935年7月,为了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行动,红二十五军挺进甘肃。在那里肃清一切障碍,等待红军主力的到来。

9月15日,孤军远征近万里的红二十五军,终于到达了陕西延川县永坪镇。第二天,他们在这里与刘志丹率领的陕甘红军第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随后,三个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由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委,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并在劳山战役中奋勇杀敌,消灭了敌人一一零师的全体官兵,巩固和扩大了陕甘根据地红二十五军转战万里,终于杀出重围,在陕北站稳了脚跟。这次会师,使红军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又一次加强,为迎接中央红军主力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甘泉会师(吴起镇会师)

第四次会师——甘泉会师,是十分重要的一次会师。

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十一月初,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在甘泉地区同在陕甘根据地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地区召开会议。讨论了红军当前的状况,和下一步的行军方向。

中央军委经过讨论,决定将红军分左、右两路北上,向阿坝和班佑地区前进。

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第一、第三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第三十军组成,由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率领,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部队,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

左路军由红四方面军的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和红一方面军的第五军、第三十二军组成,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同志率领,向班佑、阿坝地区开进。

8月21日,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走过了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过千辛万苦到达了四川省的班佑、巴西一带,并在这里一边休整一边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

当右路军还在草地行军途中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于8月24日电令张国焘,要求他按预定计划向右路军靠拢。9月1日,中共中央再次电告张国焘,中央已拟定北出甘南的行动计划。

在中央一再催促下,左路军先头部队于九月三日进抵墨洼附近。但九月九日,张国焘为了反对北上方针,再次致电中央军委,坚持“乘势南下”。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于同日致电张国焘,明确表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是出路”,“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但张国焘一意孤行,不与中央军委合作。

九月中旬,中共中央到达了川北的俄界,十二日,在那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俄界会议结束后,确定了正确的领导方针和前进方向。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继续北上,走过难以通行的栈道,攻克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脱离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地区。摆脱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于十月十九日抵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结束了历时一年的长途行军。

11月2日,陕甘支队进驻陕西甘泉县的下寺湾,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第二天,中央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的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了红一方面军的建制。

而此时,张国焘又命令部队再过草地,实施他的“南下”计划,致使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甘孜会师

甘孜会师是指1936年6、7月在西康甘孜(今属四川),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的会师。

红二军团是由原来在湖南、湖北西部的革命根据地上活动的红军,于一九三零年七月组成的。红六军团则是由原在湖南、江西等革命根据地上活动的红军,于一九三三年六月组成的。

这两个军团于1934年10月在贵州印江木黄会合后,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同年的11月至1935年8月,两个军团携手进攻湘西,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红一方面军长征。

期间,他们的部队发展到一万七千多人。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进行长征。他们转战湖南、云南等广大地区,渡过金沙江,翻越大雪山,历时七个多月,行军一万余里,沿途大小战斗十余次,伤亡约五千三百余人。

终于,在1936年6月,红六军团在四川理化,红二军团在甘孜附近的绒坝岔,与红四方面军的迎接部队先后会师。并于1936年7月初,齐聚到西康甘孜(今属四川),并在那里同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

甘孜会师后,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司令员,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在朱德、任弼时、贺龙等人的力争下,召开了甘孜会议。

经过同张国焘的激烈斗争,会议决定北上与中共中央会合。这次会师,为会宁、将台堡会师打下了基矗会宁、将台堡会师会宁、将台堡会师,是各路红军队伍,先后结束长征,在新的根据地上的胜利会师。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了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1936年10月22日和23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将台堡、兴隆镇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就是长征结束时的会宁、将台堡会师。

1936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后,奉中央军委的命令,从甘孜北上,准备与中央红军会师。

8月,部队到达甘南,9月上旬,红军先后攻克许多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县城和岷县、武山等县的广大地区。

红二方面军于9月中旬,连克成县、徽县、康县、两当等地。10月,又迅速向北转移,经过连续行军作战,指挥部到达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在这里与红一方面军会合。

红四方面军指挥部于10月9日到达会宁县城,与红一方面军会合。

至此,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胜利会师。准备扩大新的根据地,打开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小毛驴帮助红军走出长征路的历史典故

2.长征中战友被冻成“石头”的历史典故

3.长征路上战胜疾病的历史典故

4.红军长征吃得苦中苦的历史典故

5.长征途中让人感动的历史典故

6.红军长征途中吃马肉的历史典故

7.马背上的小红军长征历史典故

8.百余红军在长征路上跳崖牺牲的历史典故

9.长征历史典故:夹金山的一天

10.长征历史典故:不朽的丰碑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历史典故

本文分享地址:《长征中的六次会师的历史典故》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ANEnwD1z5T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