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医圣张仲景简介》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医圣张仲景简介》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医圣张仲景简介作文19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张仲景,生于约150年,卒于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生于东汉末年,出身于大族之家。自幼天资聪明,饱读诗书,好学博问,很有主见。少年时,着迷《史记》中的历史人物扁鹊的故事,立志成为良医。从此,寻阅各种医籍,探索医学的奥秘。南阳流行瘟疫时,行医游历各地,治病救人。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终于写成《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219年,行医中因病逝世,享年约69岁。
张仲景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古代医书,继承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创作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尊称为“医圣”。河南省南阳市,建有“医圣祠”、“张仲景纪念馆”,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家。
二、张仲景著作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书失散后,经晋代医学家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伤寒论》共十卷,专门论述伤寒类急性传染病。《金匮要略》又称《金匮要略方论》,为原《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共三卷。《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仍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伤寒杂病论》流传海外,亦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成为研读中医的重要典籍。据不完全统计,由晋代至今,整理、注释、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中外学者记逾千家。邻国日本自康平年间(相当于我国宋朝)以来,研究《伤寒论》的学者也有近二百家。此外,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及推动。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三、张仲景名言
1、学业易成,风骨难得。《伤寒杂病论》
2、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伤寒杂病论》
3、博通群书,潜乐道术。《伤寒杂病论》
4、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伤寒杂病论》
5、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伤寒杂病论》
6、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伤寒杂病论》
7、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宿疾。《伤寒杂病论》
8、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伤寒杂病论》
9、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伤寒杂病论》
10、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其养生。《伤寒杂病论》
四、张仲景轶事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
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当初,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面皮包好后,样子像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当初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就在平时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众的爱戴。退休以后,长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乡去看望。
有一年,张仲景病了,长沙来看望他的人说,长沙有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想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可南阳的人不干了,双方就争吵起来。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了。寿终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的时候,棺绳忽然断了。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祛寒娇耳汤”,现在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饺子。饺子也成了阖家团圆的代表食品,张仲景的名字也深深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医圣张仲景简介作文19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AMknwD5T0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