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书信 > 艾滋病致家长的一封信2016

艾滋病致家长的一封信2016

投稿:云逍遥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艾滋病致家长的一封信2016》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艾滋病致家长的一封信2016》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艾滋病致家长的一封信2016作文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艾滋病是可以预防,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艾滋病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艾滋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一:

尊敬的家长:

你好!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脑等。近日,我班有学生感染水痘的情况,为切实保障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校医疗服务中心已针对这一情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另外,我们的家委会还购买了加湿器和醋,以供教室每日消毒。

为了防止水痘的传播,请大家协助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1.每天晚上对学生进行检查,检查前胸和后背有没有红色的疱疹;

.加强家中通风;

3.讲好个人卫生,(请给孩子带湿纸巾或肥皂上学)适当的喝板蓝根冲剂;

4.如果有发烧现象,即使是感冒也要在家休息两天再上学。

下面主要介绍“水痘”的相关知识:

水痘是种特殊的水痘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一般从出疹前1天至出疹后5天或在疹子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与之接触的儿童约90%发病。而且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所以水痘患儿在家休息不得少于15天。水痘主要是通过唾液飞沫、接触传染,也可因为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等而得病。从感染水痘病毒到出现症状,大约需要14-21天。刚开始症状很轻,也可有微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或轻度腹泻,发热的同时或在1-2天内,身体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成内含透亮液体的小水疱,成为疱疹。疱疹一般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常伴有瘙痒,使人烦躁不安。在1-3天内,疱疹中心开始枯干凹陷,形成痂盖,数天后痂盖自然脱落。少数疱疹由于瘙痒被抓破引起继发的细菌感染会流下疤痕。水痘疱疹分布呈全身性,分批出现,因此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各个阶段,所谓皮疹“四世同堂”,这是水痘的特点。

1、一旦患有水痘,病人应及早隔离,对症治疗,预防细菌性感染。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和充足水分,剪短指甲、勤换衣服。与水痘病人密切接触者要密切观察3周。

2、注意饮食卫生,保证孩子的营养和健康;保证家庭每一成员足够的睡眠时间,防止过度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带领孩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

3、加强居室的通风换气,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通风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教育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平时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不要进网吧、游戏机房等空气不畅的场所。

由于冬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不少学校相继出现了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愿我们共同努力,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全家幸福、安康!

一年二班老师

  艾滋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二:

尊敬的家长:

您好!

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12月1日是艾滋病宣传日,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危害严重,谈“艾”色变。目前,世界上艾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当前我们的社会非常复杂,艾滋病患病年轻化,同学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些艾滋病知识,下面是有关艾滋病的一些知识,请您陪同您的孩子一起学习。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是“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和治愈方法。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就成为病毒携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发病,从外表上也看不出来,但可以传染给其他人。但也不必恐惧,艾滋病(AIDS)不会通过空气、一起饮食或喝水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用餐、一起劳动、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被褥、一起游泳等不会传播艾滋病。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传播。

3.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可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时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预防: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过早的性关系不仅无力承担可能带来的责任和义务,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可能感染性病和艾滋病。

2、不做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如有感染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

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同推动安全、文明、卫生和谐校园建设,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感谢您的配合,并祝您全家健康、快乐、幸福!

  艾滋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三:

各位家长:

你们好!为了在群众中普及预防艾滋病防治知识,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我校特制作了“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的宣传资料,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1、关注爱滋 什么是艾滋病及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侵害人体免疫系统,当免疫系统被病毒破坏以后,人体由于失去了免疫能力而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死亡。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的症状与危害

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分为急性艾滋病病毒感染期、艾滋病病毒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

(1) 急性艾滋病病毒感染期

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咽痛、肌肉痛、关节痛、伴盗汗、厌食、腹泻等,常有斑丘疹或荨麻疹,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

(2) 艾滋病病毒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平均持续7—10年。感染者无症状,但艾滋病病毒仍在体内积极生长繁殖,感染过程仍在进行,免疫系统渐进性衰退。

(3) 艾滋病前期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鹅口疮、口腔毛状黏膜白斑病、末梢神经紊乱、女性子宫颈上皮内肿瘤、持续发烧、体重减轻、复发性带状疱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艾滋病期

表现为持续性不规则发热超过1个月;原因不明的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超过1个月,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口腔和内脏感染,皮肤黏膜或内脏可出现卡波济肉瘤和淋巴瘤,反复发作的疱疹病毒感染以及痴呆等。

2、关注健康 出现艾滋病症状怎么办?如何预防?

艾滋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是其缓解病人症状、延长生命的作用。出现上述症状,要主动到医院或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时,要配合医生对症治疗和做好家庭防护。

艾滋病虽然尚未有效治疗方法,但却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虽然可怕,但它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很差;而且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物传播,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而不会因艾滋病人的日常生活接触和护理艾滋病人而被感染。故而自我防护的重点应放在远离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上。

自我防护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杜绝不洁性行为,提倡使用安全套。

(2)远离毒品,不和他人共用注射器。

(3)谨慎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不要到非法血战卖血。

(4)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指甲刀、修脚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用具。

(5)密切接触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病人的医护人员、家属、朋友慎防与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接触感染。

3、关注家人 如何知道家人、朋友及时了解感染情况?

如果您的家人及朋友有了以下行为,请劝告他(她)即使到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艾滋病免费咨询、免费抗体检测,以便了解自己的感染情况:

(1) 与多个性伙伴发生性行为

(2)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

(3) 使用了来源不明或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4)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生的婴儿

4、反对歧视 怎样对待您周围的艾滋病感染者?

(1)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和健康人一起工作、学习、生活。

(2)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感染者不会对他们周围的朋友和邻居构成威胁,不要惧怕或者躲避他们

(3) 为了保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权利,应该保护他们的隐私,不应公开他们的身份。

 

更多相关书信推荐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书信

本文分享地址:《艾滋病致家长的一封信2016作文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AMUnwD2zzz1.html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没有匹配到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3-2024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